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探析

2018-10-24袁兰钱铭张延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习者

袁兰 钱铭 张延晏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1]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对语用能力进行了专门的界定,并对英语能力一到九级对应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导致语言技能得不到发挥,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二语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在特定的社交场合,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和创造出符合具体情境的语言。[2]因此,在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用能力的界定

对于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这一术语,国内外研究者在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目标下进行了不同的界定。Ishihara&Cohen(2010)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系统知识和恰当使用语用系统的知识。[3]Kasper(1998)对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的研究中将语用能力定义为研究外语学习者对外语语言行为的理解、产出和习得。[4]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提出,语用能力即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理解和表达特定交际意图的能力,包括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韩宝成、黄永亮(2018)对量表研制过程中对语用能力的界定和描述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语用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说话人意图和理解作者意图,语用表达能力包括表达说话意图和表达写作意图。语言知识和策略是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的基础。[5]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现状

结构主义教学法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成分构成的一个离散系统,必须对学生进行不断且重复的语言训练方能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6]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观的影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能力较为重视,但忽视语境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7]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总体的特点仍然是关注词汇量的丰富程度和英语语法的准确程度,限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6]英语在课堂里仍然被当作一种知识来传授,课堂教学仍以老师讲授为主,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语法分析和词汇讲解上面。虽然现在采用了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传统英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和语法的教学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当前英语教学虽然关注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课堂中的听说训练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忽略了交际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6]近年来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更加重视,学生也开始慢慢地开口表达自己,但在不同场合如何恰当得体的表达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语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语用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占比较少,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匹配度较低。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路径

(一)增加语用知识的明示教学

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用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为获取语用知识提供了机会:一是学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学习并获取语用知识;二是通过接触英语输入和课堂上输出语言进行学习。[8]对于语用知识的明示教学(explicit instruction)和隐含式教学(implicit instruction),研究者们也展开了研究。Takimoto(2008)对日本英语学习者基于请求的语用意识研究发现,两种教学方式都显著提高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9]段玲琍、Wannaruk(2008)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基于英语拒绝策略的可教性实证研究发现,明示教学法和隐含式教学法都可用于语用能力的教学,但明示教学法明显好于隐含式教学法,并且教学对加强记忆有一定作用。[10]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分析语言内容或言语行为时,不光要讲解其本身的意义,还要分析该言语模式出现的具体语境,告诉学生这种言语模式的使用对象以及话语双方的社会地位等其它社会语用学知识,引导学习者加强对语言材料的语用特征认知和理解。比如对于言语交际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由于拒绝与对方的期望相悖,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比较难以实现。Chang(2009)对中美拒绝策略比较研究发现,美国人在拒绝对方时,不管对方地位高低,给出的理由都比较模糊,且给出的理由多与个人工作、学习等有关。而汉语中给出的理由更加具体,并且社会距离在理由的具体性上会起作用。[11]汉语中给出的理由多与家庭相关,比如和家人吃饭,照顾父母等。这反映了中西方对于隐私以及关于什么理由更有说服力的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首先用英语电影或文本中含有拒绝的例子让学生观摩,然后讲解中西方在拒绝文化上的差异,让学生掌握西方文化中如何顺利实现拒绝。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用学里面的基本概念,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语境等,教师应逐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让学生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将语用学理论与语言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识别语境的能力,在语境中能准确理解别人的言语并能得体地表达自己。

(二)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传授

跨文化交际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说话规则、词汇的社会内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造成语用失误。[12]因此,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强调语法和词汇的传统英语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逐步提高,但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都可以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介绍,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发现相关话题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比如汉语和英语里常见的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汉语文化里,说到红色,人们通常会想到幸福、喜庆,如迎接贵宾时用红地毯,节日里挂红灯笼。而英语文化里,红色多与激进的、危险的联系在一起,如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red alert(空袭警报)。汉语中绿色象征着希望和生机,总是和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联系在一起。英语里green除了有汉语里的意思以外,还有许多引申意义,比如可以用来表示眼红、嫉妒,如green with envy(充满妒意),还可以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等意思,如a green horn(容易上当的糊涂虫)。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英美文化,让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加强他们的文化敏感度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可以多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社交语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电影、电视节目或者文本讲解如何实施言语行为以后,教师可以提供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实现某些言语行为,然后与本族语者言语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掌握得体的表达和语言运用,逐渐融入到自然的言语行为中。比如教师在对学习者如何实现拒绝明示教学以后,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场景下对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实施拒绝,然后组织同学讨论,和本族语者对比。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课后实践方面,通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为了增加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学生的团体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引导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地道的英文表达,加深对英语交际的感性体验。

(四)增加学生语用知识的评估

语用能力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语用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入语用能力测试,可以增强学生对语用能力的认识。姜占好(2009)提出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通过静态语用知识的测试和动态层面的言语行为实施评估折射出来。[13]刘建达(2013)提出,测试语用能力的方法目前还不成熟,要评估学生的语用能力,形成性评估是较好的选择。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讨论等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档案袋的内容,组织实施自我评估或同学互评等方式来评估语用能力提高的状况。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形成性评估平台给学生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14]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英语学习者有了更多用英语的机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用能力作为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培养和提高是大学英语面临的问题。在大学生语用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大学英语课堂应通过增加语用知识的明示教学,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传授,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增加语用知识评估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