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里的心理学
2018-10-24韩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韩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01 《绘本之力》
02 《绘本的魔力》
欢迎扫描《至爱》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日本纪实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生要读三次绘本,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特别是在人生的后半期,意识到了衰老,身患了疾病,或者回顾人生的波折,这时候,会出乎意料地从绘本中读到不少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味。
柳田邦男是一名纪实文学作家,日常工作关注报道的都是重大事故、灾害、战争等事关人类生死的事件。在经历次子自杀、遭遇心灵重创之后,柳田邦男开始阅读绘本,在绘本的帮助下,他走出了抑郁困境,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他提出了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一生要读三次绘本”这句话,是柳田邦男与绘本之父松居直、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一次名为“绘本可能性的探讨”上提出的。后来这次研讨会的演讲和谈话内容被整理集合、结集出版,就是那本非常有名的《绘本之力》。在绘本文化非常发达的日本,早在2001年就已经在探寻绘本的更多可能性,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更是很早就努力地从儿童的书籍里汲取思想和学术资源。
有很多喜欢阅读绘本的家长都会发现,绘本像是解决各种儿童难题的钥匙。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养成、遭遇情绪难题时,或者是在生活中遭遇小困难,总有一本绘本能帮助孩子和家长,让原本棘手的问题在轻松的氛围里迎刃而解。也许这是因为优秀的绘本作者都有相似的地方:对儿童世界有真切、敏锐的理解。他们要么似乎手握神奇的钥匙,能够在成人与儿童的不同世界穿行无阻,要么就是一直保留着身为孩子的所有感受、情绪和记忆。
绘本是图画和语言一起创造的艺术,当我们阅读绘本时,并不知道在孩子的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亲子共读绘本,当家长将绘本念给孩子听,阅读这件事就不再是无声世界发生的事,而是一项声音、图像、文字、色彩共同作用的魔法,绘本的内容可以不断激发对话。
03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04 《自己的颜色》
读绘本给孩子听,是亲子之间非常好的交流方式。被称为绘本之父的松居直曾说:“在阅读时,语言、肢体和情感都在联结,交流可以是语言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或者只是肢体动作上的。语言上的交流,即使没有过多的对话,当父母或深沉或温柔的声音,载着文字符号所传达的美妙的意思,进入孩子的耳朵、大脑时,孩子收获的,除了对内容的理解,还有亲子间的情感。”
肢体动作上的交流更是爱的直接表达。一起阅读绘本时,孩子和妈妈依偎在一起或是像小袋鼠一样坐在妈妈怀里,或是并排靠在床头,一起欣赏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每一幅画面都是亲子间情感连接的美妙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已经成长为大人的父母似乎又可以穿越过时光的隧道,重新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进行最紧密的连接。
优秀的绘本作者可以在儿童的世界穿行无阻,而很多优秀的绘本作品本身都富含深刻的心理学知识。美国作者李欧·李奥尼的作品《自己的颜色》,讲述一只伤心的变色龙遇到一个难题—他没有自己的颜色,和别的动物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颜色都会随之变化。小小的绘本背后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是谁?”这也许是每个人从出生就会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
变色龙最大的问题是会随着环境改变颜色,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我们也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遭遇自己的内心诘问:“我到底是谁?随波逐流是否会把我变得完全认不出来?”一本绘本提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自我识别的人格问题,另一个是如何面对外界环境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太深奥,但这也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如此深刻的人生难题,绘本作者李奥尼给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答案,而且在色彩的魔法世界找到终极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种子,疑问的种子种下了,自然会生根发芽。在一次一次播下种子的过程中,生命也获得了更多的弹性。
除此之外,有很多描述情绪的优秀绘本,比如《菲菲生气了》《生气汤》《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情绪是抽象的概念,绘本可以将情绪状态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呈现,情绪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父母的说教。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一场生气的风暴,感同身受愤怒、悲伤、无助、无人理解的痛苦,使用语言孩子很难去描述经历了什么,但通过画面,孩子可以直观地看到小主人公的表情、肢体语言。通过阅读,孩子可以慢慢理解情绪是什么,也会清晰地看到情绪的历程,就可以学习如何宣泄愤怒、表达情绪。学习表达情绪是心理教育非常重要的工作。
2017年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大会中,笔者遇到了从事绘本心理咨询的增田梨花博士。今年博士的书《绘本的魔力》中文版在中国发行,书中分享了大量案例,介绍增田梨花博士使用绘本进行咨询,帮助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重返校园,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也让我再一次看到绘本的魔法世界有无限的可能,绘本里的心理学是个宝藏,值得好好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