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品行与书写
2018-10-24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自称“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谐音而来,中原地区的人往往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词,而于右任为自己起的字“右衽”就是和“左衽”反其道而行之。笔名“神州旧主”、别署“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于右任三十多岁时就黑髯飘胸,其后文化界同仁多有“髯翁”、“右老”之称,民间亦称曰“于胡子”。
于右任草书的成就源于他早期对李北海、王羲之、赵孟頫的研究和对北碑的大量吸纳。从“二王”一路走来,吸收北碑之精华,加之他个人品质修养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因此造就了许多价值难以估量的艺术品,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宝,为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宝库树立了索靖、张旭、怀素、“二王”、颜柳、苏、黄、米、蔡等之后的又一座书法艺术丰碑。
◎于右任书论
以社会需要之迫切,与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宝,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无形退化;非特不能应天下之变,恐将发生极端之摇动,有与所载俱坠之虞。然其广大以永其传,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
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就其爱好者习之,只要心摹手追,习之有恒,得其妙谛,即可任意变化,就不难自成一家。
一切须顺乎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你看,窗外的花、鸟、虫、草,无一不是顺乎自然而生,而无一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
我之作书,初无意于求工。始则鬻书自给,继则以为业余运动,后则有感于中国文字之急需谋求其书写之便利以应时代要求,而提倡标准草书。
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他们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的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
一、多读:
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的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决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二、多临:
作画的朋友告诉我写字比作画难,我不能画,不知确否如此,但写好字确真不容易。童而习之,白首未工者,大有人在。所以前代书家毕生的精力所获成果是我们最好的参考。它不独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时更可以加速我们学习的行程。
三、多写:
临是临他人的,写是写自己的;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不然,即使苦写一生,也不过是徒为他人作奴役而已。
四、多看:
看是研究,学而不思则日久弊生。只临只写而不研究,则不是盲从古人就是盲从自己。所谓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这两种看法对古人是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对自己是重在多发现自己的缺点。
我喜欢写字,我觉得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感到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处,但是这种神妙,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有;若是写其他字体,便失去了那种豪迈、奔放的逸趣。
二王之书,未必皆巧,而各有奇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笔笔皆活,随意可生姿态也。试以纸覆古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
故字中有死笔,则为偏废。世有以偏废为美者乎?字而笔笔皆活,则有不蕲美之美;亦如活泼健康之人,自有其美,不必“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也!故无死笔实为书法中之无上要义。
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
执笔无定法,而以中正不失自然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