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载中国水产十载春华秋实

2018-10-24李雪晴

中国水产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杨坚杂志社水产

本刊记者/李雪晴

2018年的仲夏,时值《中国水产》创刊六十周年回顾活动筹备之际,本刊对曾任中国水产杂志社主编、现任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的杨坚主席进行了采访。从1982年到1991年,这位老领导的十年韶华都奉献给了《中国水产》。

1984年,为培养年轻同志,部领导大胆任命刚入杂志社两年的杨坚为副主编,主持全面工作。孟宪德部长对杨坚寄予厚望,并下达了第一步几年时间内销量突破5万份,下一步争取突破10万份的任务。这对于当时销量仅有1.8万份的杂志社来说,无疑是个遥远的目标。艰巨的任务让杨坚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压力,领导的信任更使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

销量怎样才能升上去?杨坚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调整刊物内容。《中国水产》之前主要刊登领导讲话和文件资料,受众单一。杨坚经过仔细分析与研究,多方考察,决定增加生产技术专栏,通过调整办刊方针来适应多层面读者的需要,扩大读者对象。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他逐步建立通讯员队伍,完善通讯员管理制度,在各地建立通讯站。杨坚还策划了海岛行、西南行等采编活动,获得大量资料,大大丰富了杂志内容。

1986年,杂志社接办《水产周刊》。相较于杂志而言,周刊时间更紧、内容更杂、时效性更强,所需人力自然也更多。但是编辑部没有增加编辑力量,恰巧又赶上这段时间社内主力同事要承担部里安排的专项任务,而借调来的编辑因为编辑部任务繁重不愿常驻,两刊的审稿任务便经常落在杨坚一人身上。再加上一系列的日常任务,杨坚多次向上级请求增派编辑力量未果,只得顶住压力坚持出刊。

担心审稿出现纰漏,无奈之下,杨坚正式写报告向领导申请增派干部担任编辑部主任,而自己愿为副主任全力配合新领导工作。原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局长涂逢俊接到报告后,充分肯定了杨坚的工作成果,并另派编辑力量加以增援,但杨坚仍是主导,负责杂志社全面工作。事实证明杨坚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到了1988年,《水产周刊》的销量达到3万份,而杂志的销量突破了5万份,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开始向第二步迈进。

80年代信息传播较慢,全国各地的水产工作从生产到流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迫切需要加强水产品市场预测和供求信息的交流发布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杨坚主导组织成立了全国水产商情网络,并创新刊《水产商情》(旬刊)。《水产商情》发布各地水产业信息,为水产行业从业者们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1988年,第一届全国水产商情网络会议在江西九江召开,与会者多达四五百人。会上还举办了水产品、渔需物资供求信息发布会专场,不少企业通过专场做成了生意,这次会议受到了成员单位的广泛好评。全国水产商情网络会议,便是当今中国渔业博览会的雏形。

1987年工作步入正轨后,在原农业部水产局副局长佘大奴的提议下,杂志社创办《专线信息》。《专线信息》主要刊登原农业部、部水产系统、渔业行业以及行业相关宏观经济方面的最新决策动态,平均每周编发一期,专供部水产系统和各省区市水产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参阅,因其内容的准确与时效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杨坚任职期间,为规范杂志社运营制定了很多基础的规章制度。职务变更后依然心系杂志社,为帮助因机构设置而很难提拔的优秀干部取得更多机会,他多次研究并上报部里,争得部领导同意将中国水产杂志社并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为杂志社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杨坚在杂志社的十年中,杂志销量大幅增长,到1992年杨坚离开杂志社时,杂志的发行量已经达到近7万册,创下了杂志创刊以来的最高发行纪录。

猜你喜欢

杨坚杂志社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社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先下手为强
隋文帝:我丑我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