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呼和浩特市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

2018-10-24乔庆智贾祎

大陆桥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服务业

文 / 乔庆智 贾祎

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门,转型中的内蒙古自治区被列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成为了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18个省市之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内蒙古自治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呼和浩特市的机遇与挑战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近两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之下,急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恰恰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呼和浩特作为首府城市,从区内看,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到全区的16.3%,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只占到11.5%,首府的首位度低;从西部地区的比较看,GDP在西部11个省区省会城市中排位靠后,所以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实现新常态下保持合理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呼和浩特已形成的融入“一带一路”的基础。从城市规模来看,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内蒙古区内最大的中心城市,到2017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常住人口220万,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从科研能力来看,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占全区的50%以上,形成了全区的教育、科技中心;从金融业集聚程度来看,2017年末,市内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全区、乃至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从地缘区位来看,呼和浩特已是国家确定的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确定了重要的现代交通枢纽地位;从优势产业来看,除了传统的乳业(伊利、蒙牛业务收入合计突破1000亿元)、电力能源(总装机超过1000万)、石油化工产业外,还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光伏太阳能材料基地、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冶金,开发建设了周边新的系列文化旅游景区,培育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

然而,除了上述不可否认的机遇之外,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仍然需要面对许多不可回避的挑战。

从呼和浩特市进出口规模来看,纵向比较“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的进出口总额基本维持在20亿美元左右,呼和浩特市进出口总额和GDP、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一样,首府的首位度仍然没有体现。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已经持续多年“三、二、一”的较为合理的结构,但是内部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少而生活性服务也多;再如虽然经过“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呼和浩特市现代农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呼和浩特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还远远不够。从呼和浩特市的要素投入结构来看,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基础产业仍然偏高,而靠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仍然偏低。从呼和浩特市的创新发展能力来看与发达国家甚至是我国发达地区相比,更加是望其项背。

而想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话,必须充分认识上述挑战,才能更好地找准定位,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

二、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

呼和浩特市具有2400多年建城历史,从建城以来,就被认为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城。那时,赵武灵王在呼市地区采取“胡服骑射”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融合性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呼和浩特的“云中城”是36郡之一,“云中城”(呼和浩特最早的城市,托克托县境内,呼市近郊)是内蒙古自治区有文字记载历史最早、建造规模最大的古城。两汉时期这里又是汉与匈奴相争的前沿阵地,这里更是北魏鲜卑拓跋一族的发祥地。呼和浩特的“云中城”在沿用900年的历史上始终也是经济中心,当之无愧的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草原第一城”。而学术界也有多位学者经过详实的论证,认为呼和浩特市是四大丝绸之路之一的“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呼和浩特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而在我们重塑“一带一路”的今天,呼和浩特市同样要把握作为自治区首府的首位度优势,找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狠下功夫,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如果将呼和浩特市定位为“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草原第一城”的话,仍然有需要下许多功夫。

(一)在产业结构升级上下功夫

1.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呼和浩特市农业现代化在“十二五”期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连续五年设施农业的建设,使得呼和浩特市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供应基本能做到“春提早,夏满足,秋延后,冬补充”。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随着我们融入“呼包鄂”城市群,随着核心城市的集聚效应的持续显现,呼和浩特市人口对于农产品总量以及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仍会提升,所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2.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呼和浩特市的制造业以绿色食品、电力、光伏、现代化工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中是否都能更多地依靠科技投入及人才投入,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仍需画一个问号。与此并存的,仍有部分落后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存在。例如,前文中所提到的2015年呼和浩特市钢铁、水泥、火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所以,当前淘汰落后产能,与原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并重,是制造业需要做的文章。如果我们的制造业产品可以与国际同类产品比肩,那么趁“一带一路”之东风,必然能将产品远销海外,从而找到经济发展新动力。

3.加快服务业大发展。一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前文所述,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已经稳定为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合理的“三、二、一”结构,但是就服务业内部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高。如果生产性服务业不发展,不能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10月23日,以“同行草原·丝绸之路,联结合作发展走廊”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8000余名国内外嘉宾相聚草原青城,标志着中蒙两国又有了一个携手合作、发展共赢的崭新平台。呼和浩特市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开发旅游和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培育草原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全面加强与俄蒙合作,寻求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新动力。三是继续巩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都绕不开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此矛盾,最直接面对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围绕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普遍关注和迫切期待,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二)在积极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上下功夫

积极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其一,以2015年第一期中蒙博览会为良好的开端,促成每年如期在呼和浩特召开,搭建起内蒙古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平台。扩大和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首府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能力和国际国内影响力。其二,争取将呼包鄂城市群纳入“京津冀一体化”总体规划中。京津冀是环渤海城市群的核心,国家一类城市群,呼包鄂是自治区中西部城市群的核心,国家三类城市群。这两个区域互补性强,如呼和浩特非常适合承接北京的通信、金融、电子商务、政府及企业大型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类的产业转移;承接科技成果生产加工转化类项目。呼和浩特可以提供面向京津冀的保税仓储、初级加工等功能的协作配套,同时可以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优质农畜产品、清洁能源保障等服务。因此,应研究把呼包鄂城市群纳入“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大盘子,协同建设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所提出的伟大倡议,彰显了大国外交的自信,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在实施中必然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要做好心理准备,长远规划,稳抓稳打,分期、分阶段来实现既定目标。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西部地区的环境面貌会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会更加殷实,必将加速实现小康的目标。“一带一路”沿带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响应和配合,沿带国家和地区将被这条丝带联结得更为紧密,将最大限度地促进沿带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相互包容,促进沿带贸易昌盛、经济繁荣,将会实现亚欧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这是个伟大的“中国梦”,更是中国人的“世界梦”和全世界人民的“人类梦”!呼和浩特市更应在此番重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使呼和浩特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使幸福城市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呼和浩特之旅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大国工匠
诗书画印
最近的草原休闲游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呼和浩特市将对部分公办、民办高中进行整合撤并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