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敬老文化平台 推进敬老文化建设
2018-10-23张明霞
张明霞
摘 要:本文论述了敬老文化平台理念重要性,以及加强企业敬老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敬老文化;建设措施
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养老”建设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所谓“养老”,就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生命需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文化养老”是政府、社会或家庭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以求使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更加健康,“文化养老”是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
文化养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是一种让老年人休闲惬意的养老方式。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组织、实施、创造条件,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环境,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积极践行敬老文化理念,加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以此为提高敬老服务的“平台”,提升敬老水平的“窗口”,促进敬老文化风尚树立,倡扬敬老孝亲传统,和谐企业发展氛围。
一、“硬”设施:不断完善中心的装备
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集中办学的最高形式。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离退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加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深刻领会、逐条贯彻、严格落实。
整章建章,加强管理。制定《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制度》《老年活动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外聘教师课时费发放标准》《活动室须知》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加大投入,美化环境。重视老年大学的建设,持续投入资金,不断对老年活动中心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维护,确保活动中心环境整洁、舒适,让老年人到这里感到身心健康、快乐。对现有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充分考虑老同志的切身需要,以方便老同志活动为出发点,同时新建改造的布局和设备设施的置办要与周边社区有所区别,如此可最大限度的调动整合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加强与周边社区和系统内部离退休活动中心的联系互动。使老同志活动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畅通。
二、“软”文化:让老同志展爱好、增活力
将尊老敬老文化融于老年活动中。在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方面,开办桥牌班、健身班和合唱班等,并根据老同志要求开办了摄影、健康知识、老年病的预防和保健等讲座,为老同志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建走廊文化,增加艺术气息。将学员的书法、绘画、摄影、手工等作品點缀楼道墙壁,增强了活动中心的文化氛围,新辟荣誉室,陈设老同志的获奖作品及奖杯锦旗等,增强老同志的成就感。加强中心美化工作,对教室、走廊、会议室、运动场地进行妆点,在美化环境的同进也增加了温馨的感觉。想方设法提高了老同志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老同志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
开展文娱活动,搭建老同志展示风采的平台。让更多的老同志走出来、动起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发挥老同志的特长。在春季组织“趣味运动会”,重阳节、中秋举办“庆两节活动”,每年适时举办台球、乒乓球、象棋、扑克牌等有益的文体活动,使老同志们从静下来到动起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三、“强”服务:体现社会和企业的温暖
老同志是企业的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离退休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节日、遇困必到,嘘寒问暖。每年春节和国庆节等节假日,都要对老领导、离休老干部、老劳模、老专家、老党员、生活困难人员、患重病人员、工伤人员进行走访慰问。逢五逢十为老同志过集体生日。及时看望生病人员,协助去世人员家属办理丧葬事宜等。
对高龄离退休老同志给予特殊关照,节日登门看望,生病亲临探视,时常电话问候,困难帮助解决。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关心不离左右。
四、“树”典范:大力倡导先进,引领正气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敬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敬老文化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扬敬老文化。在老年活动中心积极宣传敬老文化,通过道德讲堂等形式,讲古今孝老爱亲的故事。
树立先进典型,榜样就在身边。积极挖掘离退休人员中的好人好事,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宣讲并树立典型。在尊老敬老,孝亲互助,文化体育等方面,有突出成就,有代表性的人和事进行宣传弘扬以传播正能量。
以老年活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为平台,积极拓展敬老文化建设阵地,以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营造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建光,陈梅.绍兴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
[2]叶继宗.创新敬老文化,树立积极老龄观[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