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蔬果 心系万家餐桌
2018-10-23刘伊玲
刘伊玲
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于1997年,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南环桥市场经历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重要阶段,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成为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型食用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跻身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1997年的南环桥市场隶属于市蔬菜集团公司,2000年被批准为全市首批改制企业,成立了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南环桥市场成为民营企业。2000年底实行改制后,南环桥市场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的枷锁,以创新发展的积极姿态,以“服务消费、服务三农”为方向,全力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
南环桥市场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市场积极构筑搭建的农产品购销交易大平台,通过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越做越大,作用愈见显现、功能有效发挥、声誉日渐传播。市场从原占地63亩扩展为400多亩,20年成交量增长10倍,承担起苏州城区80%的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筑起我市最大“菜篮子”的坚实“底座”。
编织保供稳价“菜篮子”
一只“菜篮子”,架起市民、农户、经营商“直通桥”。
据统计,南环桥市场每天上市的蔬菜品种保持在80到100个左右,品种全、周转快,批发价在长三角地区同类市场中保持中等偏低水平,周边上海、无锡等市场也纷纷前来进货,辐射半径达100公里以上。在保障市场供应、调剂市场余缺、稳定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菜篮子工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发挥市场保供稳价、丰富市民“菜篮子”作用,不断凸显公益性功能,南环桥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每年都组织业务部门、骨干商户分赴国内产区主动对接,择优选择无公害基地签订蔬菜产销协议。在稳定苏南地区、苏北大丰、山东苍山等重点基地基础上,近年来义相继拓展了河北张北、内蒙赤峰、甘肃兰州、湖北孝感、福建漳州、云南昆明、海南海口等地,保障市场货源的稳定,有效补充苏州市场春淡、伏缺阶段的蔬菜供给。
市场不断调整优化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通过创新产品供给,为市民提供更丰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蚕豆、毛笋,到夏季百合等季节性较强品种,在苏州上市时间、销售,走在长三角地区同类市场的前列。大多数品种通过产地轮换,一年四季“不断档”。
市场推出多项优惠措施,吸引各地农产品进苏。每年都对市场商户进行奖励;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80多个,联结种植、养殖基地面积超过75万亩,极端气候下的保供能力大大增强。
编织安全健康“菜篮子”
从蔬菜到水产、鲜肉、豆制品,在南环桥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内,检测人员每天对不同批次的农剐产品精心检测。据介绍,市场对进场蔬菜坚持每车必检,其他农副产品入场实行索票索证安全监管,并实施定期与随机抽检。
为了给市民拎出一只安全健康“菜篮子”,南环桥市场加强质量监管,落实准人制度。2000年开始,南环桥市场就建立了檢测中心,经过10多年发展,其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南环桥市场对进场蔬菜坚持每车必检,其他农副产品入场实行索票索证安全监管,并实施定期与随机抽检。
2017年的政府实事项目“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南环桥市场实施建设,经营户法制意识显著提高,70%的农产品交易都能得到追溯。在南环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的产地、检测结果、交易信息等,都已实现与市食药监局监管平台对接,实时监控场内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市场和监管部门提供风险预警,保证问题农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
编织信息智能“菜篮子”
从蔬菜到水产、鲜肉、豆制品,在南环桥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内,检测人员每天对不同批次的农副产品精心检测。据介绍,市场对进场蔬菜坚持每车必检,其他农副产品入场实行索票索证安全监管,并实施定期与随机抽检。
南环桥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保障有效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走上内涵增长之路。2012年,市场管理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数据中心平台、配送管理系统九大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完成。通过逐步完善电子结算,实现食品追溯系统与电子结算、现金流与信用卡相结合,信息发布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相结合,批发交易与产业基地相结合,城市冷链配供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冷冻仓储与恒温保鲜相结合。目前市场基本实现了服务电子化、管理系统化、交易数据化、运营规范化。市场探索实施了移动互联APP批发交易系统,组建团队搭建电商交易平台,网上商城“居惠坊”已初见成效。
在新的时代机遇下,南环桥市场不忘初心,2019年将再度起航,一座堪为新农都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将在苏州用直拔地而起。作为苏州市政府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的重要载体,新南环桥市场承载着政府的重托,千万百姓的期望,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不断朝着全国一流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