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全方位阅读
2018-10-23何彩兰
摘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提升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意义非凡。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改革使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动态、活跃、生成性的有效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多途径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探索出可行性的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全方位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并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就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阅读,以此来奠定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除课堂阅读外,拓展阅读空间,鼓励自主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首先,为了拓展学生阅读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文本背景,推荐给学生与背景相关的作品,鼓励学生深层次阅读。例如,当讲解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教师此时应当让学生阅读作者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阅读这些词作,可以让学生对作者辛弃疾的词风、每一首词作中所隐藏的共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一个作者在同一个时期有可能创作很多主题相似或不同的作品,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作者与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阅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集中阅读同一时期的同一作家的作品,可对作家人生经历、写作风格起到强化的作用。苏轼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宋词大家,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品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点。《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初谪黄州所作,表现作者内心寂寞与孤高自许的情怀。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抒写的是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的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三篇作品不在同一册书。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被贬之前,苏轼政绩令人注目,其诗词作品在内容上多抒发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文风犀利,感情饱满,且多愤怒之情。而乌台诗案之后,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苏轼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于是其作品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流淌在文章中的是一种悠闲从容、旷达乐观的思想,醇甜而成熟,深刻而透彻。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集中讲析、对比阅读这三首词,会强化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苏轼后期的写作风格。
第二,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作家的作品,能清晰分辨出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好生活,表达的是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比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的《如梦令》,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高一学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着力表现相思。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出,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清平乐·年年雪里》,侧重描写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作家前后期的作品,体味词人的情感变化和词作的不同风格就会易如反掌。
第三,比较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诗文中最常见的主题是“感叹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例如把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比较阅读,就会发现作者有相似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古代文人士子迫切追求建功立业的愿望;顿时领会他们慨叹人生短暂、功业难就的情怀。再拓展阅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学生就会体悟到归有光在回忆母亲时是“泣”,而回忆祖母时是“长号不自禁”的原因:在回忆祖母时想到了祖母对自己成就功名的期待,而自己一生仕途艰难,难偿夙愿,故而忍不住长号。要不然,学生会误解归有光与母亲情感不深。因此集中比较阅读相同主题的作品,就可以深刻感受作家的共同生命体验,强烈领会他们的人生感悟。总之,集中比较阅读相同主题的作品,就会使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分析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再次,教师可为学生专门留出自主閱读的时间。可以是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一节用于阅读,一节写作;也可以是两个假期:寒假、暑假。自由的充分的阅读空间,就会激起学生交流阅读、推荐阅读的兴趣。这样,则会拓展阅读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名著导读课”,引导、点拨学生谈论自己“走近文学大师”的感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到大师就在他们“身边”,在用他们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着关照,启迪。
参考文献:
[1]张后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周瑾.期待视野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何彩兰,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