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

2018-10-23李瑞波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淮河

摘要:整合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比较四大地理区域在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在地图上找到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关键词: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一、 教学内容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中国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此节对之前内容进行综合,学生通过整合中国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的区域思想。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记住并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比较它们在地形、气候类型、水系、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记住并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了解并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響。

(二) 过程与方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我国南北方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发现不同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归纳和表达。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记住并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比较它们在地形、气候类型、水系、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记住并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了解并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我国南北方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发现不同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并归纳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

(一) 教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分析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 知识表格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航拍中国》纪录片宣传片。

问题引导

设问1: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都一样吗?

设问2:可以分为几大区域?

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差异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主题

探究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让学生在“空白行政简图”上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并收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参考课本34页图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在指定图上,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并标注名称。

②交流展示:将自己的画图成果进行交流、相互促进。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探究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列表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点评学生对表格的完成情况。

填写表格,对照课本37页内容和图7-2,完善表格。

理清思路,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

探究三: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教师展示几组图片,内容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典型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②小组活动:组织学生扮演不同地理区域生活的居民,分别来自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直观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

②各小组整理总结所代表的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特点。

让学生深入思考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完成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

梳理知识,完善笔记

形成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

设计本节练习题

完成本节练习

当堂达标迁移应用

(指导教师:薛亮)

作者简介:

李瑞波,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淮河
淮河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浅析彝族花腰服饰图案在锡工艺中的运用
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我生命中的淮河——为纪念治淮60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