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2018-10-23周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启发性层次性课堂提问

周华

[摘 要]课堂提问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研究认为,有效的提问应注意:一是科学设计,以明确提问的目的性;二是难度适宜,注意提问的层次性;三是因势利导,关注提问的启发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策略;目的性;层次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52-02

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课堂提问甚至被称为“教学的生命”。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掌握有效的物理课堂提问策略就成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科学设计,明确提问的目的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必须科学设计,为此,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预设,明确提问的目的,使所提的问题有清晰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中,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同时,设计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教学案例

以苏教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教材分析】本节中“活动9.3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可能性越大,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打下实验基础。这个实验中,问题的设计很关键,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向。

【教学片段】

教师先抛出问题1: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变小,那么物体运动的路程会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接着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图9.4”并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2:每次实验都要求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什么?

问题3:让同一小车在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4:每次实验为什么都要用同一辆小车?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情况填入书本的表格中。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

问题5:三次实验中,小车最终都静止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6:三次实验中,小车运动路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7: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路程的影响是什么?

问题8:若小车受到的阻力再变小,小车的运动路程将如何变化?

问题9:若小车不受阻力,小车的运动又会如何?

2.思考

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当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运动的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问题的引领,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而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难度适宜,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心理学家J.皮亚杰、J.S.布鲁纳和D.P.奥苏贝尔都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中学时代,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认知结构正由被动构建向主动构建转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各要素协调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掌握问题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次递进,避免无效的流水账式提问。

1.教学案例

以苏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为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认识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应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平面镜成像特点是重点、难点,可用问题导学式探究法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个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有层次的问题导学教学方法。

层次①:观察平面镜中的你(像),说出像与你自己(物)的异同点?

分析:物理中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平面镜成的像,首先认识了镜中的自己,物理中称为“像”,其次通过对比找出像和物的异同点,这是一个基础问题。

层次②:利用所给器材,请你确定像的位置。

器材:跳棋、平面镜、透明玻璃板。

分析:这是高一层次的問题,也是探究的关键,如果教师直接说用透明玻璃板做实验,那么可能会使学生有这样疑问:学的是平面镜,为什么拿透明玻璃板做实验?通过有层次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两种器材的比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看到像,而且还能看到玻璃板的背后,手指可以放在像的位置上,最后确定了像的具体位置。

层次③:添加器材,验证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器材:跳棋A、跳棋B(与A相同)、透明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火柴、电池。

分析:在层次②中确定了像的位置,但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没有探究,学生选择器材解决问题,难度更进一步。本层次的问题中,学生思考与尝试同时进行。要用相同的跳棋放到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说明等大,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最后比较大小,得出结论。

2.思考

在上面教学案例中,由于问题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充满信心,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把现象进行重新组织转换,超越了现象本身,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类别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编码”系统,得到新的信息和领悟。

教师如果直接演示实验,学生只是接受结论;学生如果直接动手探究,往往无从下手。而让学生先找到像的位置,再添加器材,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获得的是知识和能力。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思维,教会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则,再经过整理统合,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良性发展。

三、因势利导,关注提问的启发性

所谓提问的启发性,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同时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提问的启发性,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1.教学案例

以苏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为例。

【教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实验,对学生学习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使用初中物理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的设计往往考虑不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导学。

【教学片段】

先引导学生设计测电阻的电路图,再选择器材,进行实验。

师:出示一个电阻,阻值不知道,如何测出电阻值?

生1:可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用R=U/I就能算出电阻阻值。

师:这样设计的电路虽然能测出电阻值,但有什么缺陷?

生2:只能测一次,测出的阻值误差较大。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生3:可以通过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源电压,也就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样就能多做几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生4: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灯泡,也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行,但是操作起来有点不方便,要拆接电路。有没有不拆接电路,也能达到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的连接法?

生5: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这样就可以尽量少拆接电路,也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于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就诞生了,不难发现,教师的两次启发性提问,大有“撥开云雾见青天”的效力,激发了学生的活性因子,突破了教学难点。

2.思考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思维遇到障碍,不能进一步思考。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引导,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建构。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同时还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通过讨论式的启发提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总之,课堂提问的设置要科学,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提问要难度适宜,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提问要因势利导,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学情,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一定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彭志勇.让“有效提问”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闪亮点[J].中学教学参考,2017(8):63-64.

[2] 吴志明.课堂提问:演绎精彩的课堂对话[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73-74.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启发性层次性课堂提问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