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18-10-23高亚春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思政课新时代

高亚春

摘 要:“中国精神”彰显着中国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使“中国精神”教育更加全面和高效地覆盖大学生群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高校思政课和能凝聚人心的“中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四门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首先,革新理论教学,将“中国精神”融入专题化教学。其次,强化实践教学,将“中国精神”融入“第二课堂”。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精神;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218-02

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定位。”[1]10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同时也意味着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中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中国精神,已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精神的提出及内涵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2]7中国精神反映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整体形象,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灵魂。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3]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在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4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13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133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构成中国梦统一体,其中中国精神居于重要的地位。中国精神是催人奋进的思想力量,中国精神是贯通中国力量的软实力。

二、新時代“中国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中国精神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弘扬、传播以及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关联。

(一)“中国精神”彰显着中国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5]“中国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彰显着中国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体现着时代前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中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6]我们应该用中国精神去激励当代大学生更加坚定信仰、精神健康、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二)用中国精神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展

因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习近平在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117我们就是要用中国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激励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我们就是要用中国精神激发大学生内心潜在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增强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就是要用中国精神引导大学生开拓创新,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创业行列。2015年5月31日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7]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终极价值目标,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三、“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新模式

为了使“中国精神”教育更加全面和高效地覆盖大学生群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高校思政课和能凝聚人心的“中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四门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

(一)革新理论教学,将“中国精神”融入专题化教学

1.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专题化教学,使得“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在四门课中全程理论覆盖。在基础课第二章中可以开设“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的专题;在纲要课下篇第十章中可以开设“中国精神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发展”专题;在原理课第二章第三节中可以开设“唯物辩证法与中国精神弘扬”专题;在概论课第八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节可以开设“当代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如此,“中国精神”便分散贯通,融合在各门思政课中,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课前10分钟演讲形式,使得学生全程参与“中国精神”宣传和领悟。先发动学生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或网上搜集历史图片,或对人物进行专访等形式,整理出关于“中国精神”的材料。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选出组长,内部分工合作。每组学生选出一个学生进行课前PPT汇报,每次讲一个关于“中国精神”的故事。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宽容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强化实践教学,将“中国精神”融入“第二课堂”

1.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常新常讲。“形式与政策”课是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针对大学生关注热点和思想特点的。如2017年10月我们召开了十九大,2018年3月的两会,我们可以聘请专家给大学生讲述关于十九大和两会的最新精神。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个全国两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它所体现的中国精神无处不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专家讲学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关于“中国精神”的精神。学生随时掌握国家政策最新动向,了解最新的关于“中国精神”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社团等活动形式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和社团,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传播“中国精神”。如可以举办拍摄关于“中国精神”的微电影,举办关于“中国精神”的辩论赛、话剧等活动。还可以发挥社团作用来举办关于“中国精神”的摄影大赛,然后进行图片展播等。这种实践性的“第二课堂”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15.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6]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

[7]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思政课新时代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