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探究
2018-10-23张妙丽
张妙丽
摘 要:边疆民族地區大学生理想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是边疆和谐稳定繁荣的现实需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边疆高校需要把握理想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合力育人为主线,构建理想教育的协同工作机制。
关键词:边疆高校;理想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36-02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指引人们生活的方向。个人一旦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就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成就非凡的事业,创造惊人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
一、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
边疆民族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边疆高校的首要职责是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边疆社会事业的建设者。相反,人才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目前部分大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扎根边疆,毕业后纷纷到大城市找工作,贪图安逸享受,就是“软骨病”的表现。因此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要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边疆地区大学生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献身边疆的信念,才能在边疆地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是边疆和谐稳定繁荣的现实需要
边疆地区集边疆、山区、民族、宗教和贫困五位一体,具有条件差、基础弱、起步晚、发展难的特点,长期以来,西方反动势力把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主阵地,因此,边疆地区也是我国反政治颠覆、宗教浸透与文化渗透的前沿战场,同时边疆地区还存在艾滋病传播、毒品、宗教传播、恐怖分子乘虚而入等问题。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边疆地区又成为改革开放和国际区域合作的最前沿。边疆地区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治理任务艰巨繁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守土固边,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形象展示和禁毒禁枪的重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未来边疆社会的建设者和先进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热爱家乡和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为边疆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坚定他们对边疆民族地区事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他们改变边疆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对于边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二、当前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现状分析
(一)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呈现低层次、功利化倾向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更多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婚恋和就业,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美好期待。大部分大学生比较关注近期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受民族地区生活风俗和习惯影响,生活上贪图眼前安乐,醉心于玩手机电脑,缺乏长远计划和追求。民族地区学生大多家庭贫困,但是部分学生在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发放之后,却用在吃喝、穿戴、染头发等生活方面等。当问及国家发给你助学金,是否考虑毕业后报效国家这一问题时,有学生竟然回答“从没想过”。边疆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对哲学、思政课、历史、国防教育、三生教育课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课程没用,倾向于锻炼自己某个方面的技能,获得某方面的证书;大学生扎堆热门专业,有些专业却门前冷落,有的学生学不到热门专业不惜退学。有的学生大一就开始做兼职,有的大二就开始创业,心思放在挣钱上。部分大学生在淘宝上开店,有的通过微信、QQ等网络软件做营销。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较多关注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淡化
边疆高校大学生认同国家利益、中华民族精神,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关注自己专业学习和未来前途,更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至上,没能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做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忽视对国家、集体和他人应尽的义务。大学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漠,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性不足;政治信仰迷茫,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对集体活动和同学的关心欠缺;心理素质欠佳,遇到情感、学业挫折容易心灰意冷,产生退缩心理和自暴自弃等行为。
三、加强边疆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对策探究
(一)把握理想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传统理想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脱节,普遍存在着重灌输轻实践的现象,被大学生认为是“假大空”的说教。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现实,且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陈旧老套且形式化,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边疆高校理想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大学生普遍感觉索然无味。教育者需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多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正视理想内容多元化的事实,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把握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和理想生成的规律,明确理想教育的基本方向、创新理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如在大学生理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关注的是与自身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因此就要求教育者要认识学生个体理想在其理想认知中的次序性和着重性,在理想教育中注重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找到切入点,慢慢渗透到其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高层次方面的教育,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与党和国家发展目标要求一致的理想。
互联网时代,课堂已不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和新兴媒介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新形势下,边疆高校应主动抢占舆论阵地,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做好热点问题的解析和引导工作,宣传时代先锋、英雄劳模、校园先进事迹,多弘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在春雨润物无声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心中,并产生认同与共鸣。
(二)以合力育人為主线,构建理想教育的协同工作机制
边疆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采用辅导员加班主任管理模式。因边疆高校师资有限、队伍薄弱,辅导员的主要职责简化为审核大学生奖助学金和突发事件的处置管理。一般是50名学生配备一位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管理,但是班主任每周承担12节课以上的教学任务,除了备好课上好课外,还必须搞好科研、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等,为评职称做准备。在如此情况下,辅导员加班主任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理想教育效果显然不足。
为了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边疆高校需要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构建理想教育的协同工作模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用民族精神、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强化大学生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1.构建高校思想教育合力工作机制
边疆高校党政领导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重视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切实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梦,把握好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同社会、道德理想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理想和长远理想的关系,使大学生愿意扎根边疆,服务边疆,担负起戍边保国的职责。
要强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力。传统教学中,思政教师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专业课讲授。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易被动摇、蛊惑而丧失正确的判断力。大学教师作为大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做到传道者信道,授业者业精,解惑者明理,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担。所有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激励教育,大学教师自身的奋斗和经历对学生更能产生激励效果。
要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学生干部合力机制。扩大边疆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编制,设立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岗位,选聘优秀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此外,建立边疆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激励机制,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对教学、管理和科研岗采用不同的评聘制度,对教学、管理岗位的教师采用教学实绩和管理实绩的办法,让边疆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上。边疆高校心理咨询师和学生干部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影响较大,应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学生干部合力机制平台,以期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做好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干部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动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枯燥的理论变为循序渐进的引导,有利于增强理想教育的效果。
2.依靠社会各界齐努力,拓展校外教育途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文化宣传部门要多宣传边疆地区先进人物事迹和奉献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各界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不断强化大学生理想教育。大学生信念坚定,必然会朝气蓬勃,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险阻与各种诱惑,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边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2]刘建军.试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多途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3]薛利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4]刘星喜.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机制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5]周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6]刘秦来.习近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