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环境视角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2018-10-23胡放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新时代

胡放

摘 要:政治环境的改善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得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中存在着人民群众缺乏深刻认识、执政党和参政党缺乏足够支持和重视、法律缺乏深度规范等现象限制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探讨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推动党际间的多向互动、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民主意识和能力等途径,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构建一个正气充盈的政治環境。

关键词:新时代;政治环境;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61-0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环境的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的政治生态。”[1]26民主党派作为重要的政治主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内在要求良好的政治环境。但立足于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仍较为突出。因此,对政治环境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对不良风气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改善政治环境的实践路径,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重要价值。

一、政治环境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政治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政治环境“即以政治为中心事物,综合考察政治与其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2]150。互动范围内的事物现象既包含相关的政治现象本身,也涵盖政治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自然人文体系的各个方面。

政治环境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整体性。政治环境内部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和整体的变化,对处于中心事物的政治主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同时,属于不同类别和处于不同层面的要素以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坐落在系统内部,从不同方位和力度对政治主体施加影响。第二,可塑性。政治环境在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却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在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政治环境诸要素结构分布和发生作用的规律性的基础上,政治主体可以利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去塑造政治环境的存在状态。第三,复杂性。政治环境的组成要素涵盖面广泛,多系统要素相互交叉现象明显。同时,各要素和政治主体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也呈现着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与政治环境的双向需求

1.良好的政治环境有赖于基层组织的积极营造。尽管政治环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般主体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环境的整体转变。就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周围的政治环境而言,基层组织可以在认识和把握政治环境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环境小范围内、短期的良性变化,为以后较大范围,长期的转变奠定基础。从自身出发,以良好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应对周围的政治环境;从沟通入手,以崭新的姿态维护参政党与执政党以及参政党各级组织之间的团结、以充足的信心接受群众和社会的审视、以坚决的态度反击不良言论。

2.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通过培训学习、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阻碍更少、效果更佳,使得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特色和政治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展示,在吸引优秀青年和人才方面独具特色。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526,而良好的政治环境又为人才和干部的培养提供条件,为改善涣散的队伍、提高凝聚力提供契机,为基层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减少障碍,为基层组织职能的更好发挥拓宽途径。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在政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重视和民主党派政治地位的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虽形势喜人,但政治环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人民群众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深刻认知

近几十年来,民主党派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老一代民主党派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作为民主党派的开创者,宋庆龄、张澜等老一代民主党派先辈们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政治局势中举足轻重,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威望。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新一代民主党派领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接触,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更是缺乏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多党制等不良思潮的传入,加之自身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了解不深,部分群众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功能缺乏准确认知,存在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只是一句空话,民主党派及其基层组织只是“政治花瓶”的错误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有效支持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具体实践中,很多中共基层组织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却缺乏有效支持。第一,中共基层组织在思想准备上不足。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亲密伙伴和依靠力量,在新的时代方位下指导和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责任。然而中共基层组织很多对统战政策理解不深、统战意识不强,认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己的事,或口头上重视、实际上无视。第二,中共基层组织在具体行动上缺位。一方面中共在基层组织联系方面与民主党派不够密切,在涉及基层重要事项、重要政策等事务上也缺乏民主党派的有效参与。另一方面,中共基层组织在物质基础上的帮助有待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涉及内容较广、时间夸度较大,需要中共的物质支持。

(三)民主党派对自身基层建设缺乏足够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民主党派的整体发展相比,基层组织建设仍需民主党派加强重视。第一,民主党派对基层组织领导关注不够,对基层组织的统一要求较多、统筹考虑和分类指导较少,对于各基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了解不够,从而容易导致对基层的要求不明确,难以在立足基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第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政党意识薄弱,在政党组织观念、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责任感等方面纪律性和积极性不足,参加民主党派的功利性较强。同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担起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

(四)法律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深度规范

民主党派职能的发挥、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体现和作用发挥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强制性和规范性保障。受传统文化、历史习惯等因素影响,“人治”在当下中国仍占据着相当大的空间,制约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法治保障。第一,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多部文件支持民主党派建设,并将多党合作制度纳入宪法的框架体系中,但是“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如何咨询于决策之前,协商于决策之中,合作于决策之后,监督于决策和执行前后,如何使参政和监督经常化、程序化、组织化等,都缺少法律明文规定,这样就难以具体贯彻,无法保证”[4]533-534。第二,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明确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随意性较大、主观性较强等困境。基层组织职能和作用发挥的规范难以保证、模式难以固定,各基层组织也难以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同时,中共中央文件的宏观性也导致中共基层党组织在执行过程中呈现着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容易从主观视角出发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产生片面认识。

三、构建新时代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环境

新时代,中共对政治环境的重视程度和营造力度从侧面也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治契机,从多个方面上优化政治环境更好地推进民主党派基层建设。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政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

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政治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治主体或者政治系统,“它隐藏在政治行为的背后,潜在地决定着这种行为的取向”[5]78。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在良好的政治文化下展开,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仍存在不完善成分,需要进一步构建。

通过现代社会媒介批驳社会上存在的对民主党派的错误认识和片面观点,进一步宣传民主党派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引领全社会尊重、重视、支持其基层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另外,“一定的政治过程的顺利展开,必须以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更替、转换为其基础和保障”[6]312,在此意义上,政治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更新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持续建设的作用更为凸显。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推动政治社会化,促使人们对中国政治活动、政治现象有着较为正确、客观的理解,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有着较为深刻、理性的认识,在教育基础上促进政治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更新,进而实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在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中抽象出其中的政治因素,引导人们增强政治理解力和认同感,认识到民主党派的政治重要性和民主政治的渐进性。

(二)强化政党意识,推动党际间的多向互动

政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政治组织有特定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體现着政党的宗旨和目标,并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党意识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契合性。重视、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的政党意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强化各政党的政党意识,充分认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充足的党际间支持。首先,加强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互动,提高中共各级组织的政治思想认识,在政治上、在物质上等方面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党派基层建设的完善也为中共基层组织的工作开展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加强各民主党派及其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座谈会、联谊活动等方式促进民主党派之间政治联系和人才交流,巩固民主党派的团结和支持力度,从政党层面消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阻碍因素,提供良好的党际条件。

(三)完善法律体系,依法保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对政党活动有无法律规范,怎样规范,都决定着政党起作用的方式和范围。”[5]105民主党派是中国民主政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政治主体,需要在完备的法律环境下运行。一方面,法律能够使民主党派代表的利益要求、权利地位等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现法规化,具有强制性特征。另一方面,法律为民主党派的合法活动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护,使得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得到坚实的保障。

制定政党法、规范政党行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法律体系已经渐趋完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均有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就关于政党这一政治主体而言,虽然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在序言中明确规定了统一战线的内涵、性质以及施行的政党制度。但民主党派在具体实践中的活动开展更多地来自于中共中央的文件和决定,缺少专门法律的规范。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客观上都需要政党法的制定。同时,加强有关民主党派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社会宣传,培养全社会的法律精神和法治思维,激励人们用法律的理性眼光看待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四)发展民主政治,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在国家整体民主政治体系的框架下开展,而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能力的提高。美国政治学家达尔曾说“沉默的公民或许会成为独裁者的理想臣民,但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却是一场灾难”[8]105-106。因此,培养公民的政治热情和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要培养公民关注政治的意识,政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主党派主要由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从其社会角色还是从其政治角色出发都对社会产生着细致入微的影响。另外,充分利用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凸显公民的主体性,促使公民的政治利益能够得到合理的表达和保障,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积极关注并参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从公民角度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群众智慧和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贾孔会,张永红.新时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高放.政治学和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5]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萧超然,晓伟.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7][美]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党的基层组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