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改革的公立医院成本管控
2018-10-23纪学萌
纪学萌
【摘 要】目前,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加强成本管控,节约资金至关重要,这是医疗改革赋予公立医院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通过对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管控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成本管控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管控水平。
【关键词】医疗改革 ;公立医院 ;成本管控
一、背景介绍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改革都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发展常态,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行业性的改革,更是全社会的改革,对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民众健康观念、社会环境建设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国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上议程,但就公立医院而言,无论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还是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亦或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都离不开公立医院内部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强化,才能在与民营医院、专科特色医院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从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相关内容中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在十八大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切实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化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问题,尽可能提升广大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基于此,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坚持以为民众健康服务为方向,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等,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规范医疗行为,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结合十八大中关于医疗改革的相关政方针,我国加快了医疗改革进程,取得了不错成绩。到十九大时,再次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掀起了新一轮的“医疗改革”热潮,促使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疗设备和检验费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病医保、分级诊疗、医院编制管理、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等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
对于公立医院,医疗改革过程中还提出了公益性的要求,导致公立医院必须进一步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才能确保合理收益。众所周知,政府财政补偿、医务人员劳动技术收入、药材机械消耗等都是公立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医疗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公立医院所得到的财政补偿难以体现自身的公益性特点,为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公立医院要进一步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以规范支出和结余管理,形成较为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意味着公立医院已逐步从收入为中心的时代开始向“成本管控”时代过渡,彰显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大公立医院成本管控力度,有利于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完善补偿机制、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从而推动公立医院自身长远发展,提升竞争力。
三、基于医疗改革的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策略
1.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工作,这是确保良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前提。针对公立医院不同科室进行类别划分,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录入标准,由唯一的部门编码和人员编码进行工作,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医院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编制,制定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以及合理价格服务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推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公立医院内部资产进行核算,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设备,在科学的财务分析指导下,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资产核算,从采购、库存、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物资成本控制,详细准确记录资产信息数据,归纳各种费用的收入支出,并将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以提高资产核算的效率,避免造成物资的闲置浪费,最大化降低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
其次,要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组织结构,加强对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的严格管理。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会涉及到各职能科室、临床、后勤保障等,因此需要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组织来执行相关工作。在公立医院领导的主持下,从不同科室部门中选取优秀的人员共同构成成本核算与控制组织,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衡,加强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更具针对性、高效性、权威性,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医疗改革对公立医院高效、协调发展的要求。同时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的管理,明确成本消耗范围,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科学与准确,单单依靠成本核算与控制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管理,始终贯穿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降低运营成本,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价值。
最后,要调整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的关系。为了提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效率与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绩效分配的重视很有必要,建立包括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学科建设等指标在内的绩效考评体系,坚持公正公平、效率优先,以此作为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将成本费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畴。通过成本预算向各科室下达成本指标,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再进行成本核算将指标具体落实到人,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能有效的达到成本控制目的。
2.推进精细化管理
传统公立医院中的成本管控更习惯采用“事后算”模式,忽略了事前、事中的管控,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鉴于公立医院人、财、物运行过程中时刻都会涉及到成本发生,因此精细化管理必须始终坚持全过程原则,并且积极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最大化节省为管控成本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人力方面,要加快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实行“定员定岗”,确保公立医院人员招聘与自身业务量相匹配,避免出现岗位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同时,还要加大对员工数量的控制,通过因岗聘员、竞聘上岗的方式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逐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对于不必要的管理人员、后期服务人员更是减员的重点对象,通过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不仅能消除“大锅饭”现象,还能有效减轻公立医院的负担,一举两得。当然,为了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还应当制定优质绩效分配方案,通过RBRVS以及服务人次法来确保员工付出与薪酬成正比,正面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适当控制人员成本。
在物力方面,要强调药品和设备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公立医院成本中药品和设备成本高达50%以上,是实现成本控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突破口。其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设备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明确采购编制、审批、付款、入库、领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大对采购合同、票据等的核查力度,构建集中采购、阳光采购,提高公立医院的采购议价能力,或是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来促使采购成本最低,降低医院的采购支出。采购设备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购置价格低、见效快、收益好,且使用广泛的设施设备,不能盲目的追求“高、精、尖”,增加成本支出,还可以实施人均卫生材料收入控制,以有效控制其他可收费耗材的增长,达到预期成本管控效果。其二,对于贵重的药品、设备等要加强存储管理,由专人开展管理工作,并健全完善高值耗材登记、辅助、核查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和设备进行盘查,并通过条形码管理来达到对药品、设备从采购到消耗过程中的可视化动态管理,避免人为挪用、占用,增加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还可以制定药品费用考核绩效激励制度,对各科室下达药品比控费指标,用人均和定额药品费作为考核指标,以此控制药品费的增长。
四、结语
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强化成本管控,能大大改善医院经济运行环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荣健.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22:27-28.
[2]王晓霞.公立医院医改后的成本核算及有效管控举措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3:137+139.
[3]张苏.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成本管控策略探討[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