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控

2018-10-23李学宁

中国经贸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财务视角风险管控行政事业单位

李学宁

【摘 要】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主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之一,其管理效应直接赋予单位持续的竞争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面临压力越来越大,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趋势,需要各方面广泛参与,综合各类资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进行深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视角;风险管控

一、概述

1.风险的概念以及风险管控

风险指的是发生预期之外事情的概率,财务经济学中,风险被定义为“损失发生的机会”。风险的含义可以从广义以及狭义两个方面来解释,广义的风险可以泛指一切对于财务活动有不利影响的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这种风险可能是财务风险,也可能是由于管理决策失误出现的不利影响;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风险即财务风险,在涉及到财务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风险的首要特点即其不可控。风险的发生是超出人为预期的,形成因素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能通过人为手段消除。而风险管理与控制即通过一定管理手段,对可控的因素进行人为控制,从而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手段。

2.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种类及成因分析

上文中已经提到,风险的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具体到不同的行业领域,风险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与其经营特点密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国家财政提供资金支持,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面向广大公民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内部风险:指由于内部管理因素而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有由于管理者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管理风险,由于管理者或者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如贪污、公款私用等),由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疏漏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审计风险,以及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等其他种类的风险。

(2)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法律法规等外界环境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变动引起的经济风险,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发布带来的法律政策风险,以及例如不良社会舆论等社会风险。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因此其运营相对稳定,市场环境的变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主要为内部风险。下文中将做进一步详细讨论。

二、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控现状分析

1.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中,管理模式并不成熟,风险管控工作大多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只是财务部门工作内容之一。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都面临着财务功能受限的情况,一方面,财务部分的工作往往被报销、审核等制度化的工作限制,在风险预测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关注度并不足,将风险管控工作落到实处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受限,因此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内容与业务进度并不能做到一个清晰的了解,财务部门掌握的信息仅限于财务账目信息,对其真实性的核对存在困难。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通常采用的人力任用制度不是聘任制,合同制与正式编制员工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选任财务人才时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可能受到影响;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平时缺乏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因此可能存在财务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完善的管理模式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如果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就无法支撑起来。以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中风险管控关注度缺失为例,由于对于财務风险缺乏一个完善的预警体系,在风险来临时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从而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

2.信息沟通平台搭建不完善

上文中已经提到,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信息闭塞,缺乏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机会。实际中不仅是财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之间承担不同业务与职能,彼此之间的也不存在恰当的信息交流渠道。以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例,上级管理层的命令下达方式多依赖于“上传下达”的方式;对于一些涉及到本单位重大利益相关的事件仍采用直接书面文件下达至下层。这种管理层与执行层的信息传达方式一方面限制了有关决策的执行;另一方面不利于执行层了解关于本单位重大事项的信息走向,因此命令的执行往往做不到高效准确。

信息沟通渠道的缺失,一方面增大了管理层对于下层的管理难度,包括部门管理的难度也包括人力管理难度,侧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造成了阻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沟通渠道的不健全,信息也无法及时高效的得到处理,因此对于有关风险信息的管理与传递无法做到及时高效,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信息传递的壁垒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渠道,从而不利于及时分辨出风险以及风险发生前期的预警信号。

3.内部监督缺失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指的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定会计人员或者部门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的监督,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增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并减少财务工作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财务风险的概率。而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一些单位虽然设立有内部控制的专门部门,然而由于管理体系上的问题和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实际中内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导致资金的转移、去向得不到监督,对于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性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内部监督的缺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并最终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运营的安全性。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1.发挥内部管理激励作用,完善单位内部管理模式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应对能力,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内部管理模式作为基础。这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的要求,也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提高其业务流程规范化的要求。

鉴于此,需要参考制度成熟的单位的管理模式,配套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根据自身单位的情况,建立适用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内部管理模式。具体到风险管控方面,一方面需要严格财务工作的流程,要求预算管控以及收入支出管控必须有账面记录,对于超出预算外的支出需及时核查,做到财务工作的严格化以及规范化,以杜绝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内部控制的理念,平衡事业单位内部的权利制衡,以杜绝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管理风险。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制,一方面是迎合内部控制有关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好的抓住财务风险管控中的重点,从而对财务风险发生的趋势有一个更好的把控。

信息沟通平台的完善也是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覆盖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将单位的各类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并做到及时的更新,从而及时反映财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将上层决策实时传递到执行层,执行层也可以将任务的进行情况及时更新,从而做到双向的沟通。

3.发挥内部沟通与监督功能,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管理者要对单位的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了解风险变化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管理服务活动分析向管理層汇报其所了解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管理层应建立一定的监控和沟通机制,使业务部门将其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的内部风险向管理层及时汇报并提请其注意;同时,内部审计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高层次风险评估,从策略管理机制、核心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尤其是内部风险进行评级,并取得适当管理层的确认。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1]祝萍.基于COSO内部控制视角的A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6.

[2]万鹏,于润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J].卫生经济研究,2013(12):67-68.

[3]孥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5):103-105.

猜你喜欢

财务视角风险管控行政事业单位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基于财务视角的英国脱欧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