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态度——断舍离
2018-10-22陈远洲
陈远洲
收拾家里的破烂儿,同时也整理了内心中的破烂儿,能让生活变得开心,这就是断舍离,通过整理房间来整理自己的内心……
在大城市里,居住空间狭小,生活杂物堆积如山。如何让乱糟糟的人生变得干净整洁,已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
其实断舍离的重点不是教我们如何整理和收纳,而是教会我们通过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在这场断舍离的运动中,主角永远是我们。收拾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通过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把现实空间和心灵空间的杂物清除出去,变成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极简主义。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简而言之:断,即绝不添置非必要品;舍,即在筛选过程中,只保留当下最合适、必要之物;离,即通过断舍提高生活品质,认清自我,心情愉悦。
一旦理解了断舍离的涵义并坚持践行,甚至可以让我们银行卡上的存额也渐渐多起来。因为,一旦坚定了“实在很需要才买”的理念,我们逛商场时再遇到各种打折的引诱,都会淡然处之,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像被下了降头,沉浸在盲目的购买当中而难以自拔。
当舍不舍,反受其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保持房间的清爽,不在于怎么整理,关键还是要学会“舍”。如果想要得到一个简洁纯净的世界,首先要学会放弃。当然,这么说还是很抽象,可能你会想,我也知道要舍啊,可是怎么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对取舍感到茫然一片,给大家隆重推荐一位极简主义者约书亚的方法:将所有物品打包,每一天开始时,只拿出当天所需之物。当21天结束,未拿出的部分即该舍弃的东西。很多人可能打算对自己的物品进行选择和丢弃,却发现很难做到,则在意识上要由“弃之可惜”转换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时才能做到快、准、狠地舍。
面对到处都是杂物的屋子,我们仍然不知从哪开始收拾。这时,就先从衣柜下手吧,把过去几年因打折而囤积且确定以后不会再穿的衣物全部送走,这对于女生来讲很难。然而,一旦你打开了衣柜的大门,那也就同时打开了通往断舍离世界的第一道门了。
我们为什么无法收拾
1.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型,因为太忙碌,几乎不在家,也没法收拾屋子,于是家里越来越乱。这种人大多对家庭不满,不愿待在家里,找各种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加上家里乱七八糟就更不愿意待在家里了。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这种人即便已经不会再用的东西,也非收着不可,留有过去回忆的物品数量庞大,这种人多半隐含着对过去的留恋。第三种是担忧未来型,这种人过分囤积纸巾、药品等日用品,任何物品都觉得以后会用,没有了就会焦躁不安,甚至有人将药品囤积了15年。
2.斩断“入”的阀门 物质泛滥的社会,物品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斩断“入”的阀门。面对折扣,无法判断物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买回不需要的东西。同时赠品、奖品、广告传单、包装盒、冰袋、一次性餐具等,这些不需要的物品不断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使生活污浊不堪。禁止这些无用的物品进入家中,是断舍离的重要部分。
3.锁定现在和日常 断舍离要求我们思考物品与现在的自己是否有关系,但每个人对“现在”的界定都不同,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现在”,断舍离的效果会更好。有些人说自己就是人不掉东西的人,实际上扔不掉就是不想扔,不愿意直面内心的真正想法。不用的东西、还在用却不喜欢的东西、充满回忆和束缚的东西都是应该清理的。客用、买了而没有学的教材,很贵却不穿了的衣服都是非日常的都可以扔掉。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以我为轴心:这个眼镜可以用,所以还留着,这是以物品为中心,而断舍离要看这个眼镜我是不是在用,如果不是就要“舍”,这就叫以我为中心的思考法则。时间轴放在当下:只挑选现在对我而言必要的东西。断舍离不是教人整理、归纳,而是教人筛选物品。
那么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变革。衣柜里堆满了衣服,却觉得自己没有衣服可穿,明明不会再穿的衣服,却还是留着。断舍离让我么慢慢看清通过物品折射出来的自我形象。现在请集中于一点,开始行动,那怕是从一个抽屉、冰箱的一层开始,实施断舍离。
先从怎么看都要扔的东西下手,再对剩下的物品进行筛选,慢慢再从需不需要变成合不合适、舒不舒服。练习断舍离一段时间后发现之前犹豫的东西也开始决定扔掉了,只有精挑细选的东西才能留下来。
2. 重新界定三概念
我们需要重新界定以下三个概念:收拾、整理和扫除。
收拾:断舍离的关键所在,筛选出必要物品,舍弃不需要的东西,是整理和打扫的前提。
整理:把散乱的物品整理后,分类收纳。
打扫:表现为扫、擦、刷。
3. 垃圾分类法则
第一,垃圾分类切勿分得过于细致,这样容易引起人的厌烦和抗拒心理。因此,为了使垃圾分类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从环保的角度上看,需要扔掉的东西有三类:一般垃圾:厨房垃圾及废纸等可燃而不可回收的垃圾;可回收处理垃圾:印有可回收标准的瓶子、包装等;不可回收垃圾:既不可燃也不可回收的玻璃碎品等。
4. 厨房里的三分法则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大分类即导向,就好比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那样,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确定讨论话题的方向,那么结果只会乱成一团散沙;中分类,即框架,有了导向后还需要框架,一旦确立好框架,最后一步的小分类显然容易得多,我们只需按照这个框架往里面填充材料即可。在此,直接借用原著作中的一幅图,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TIPS:
1. 整理收纳的三分法,即把物品分成三类:将剩下的东西进行分类,三类就刚刚好,比如厨房物品分为食材、烹饪器具、餐具三大类,其他无关的东西不应该出现。
2. 七五一收纳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五成,装饰用的收纳空间只放一成。比如利用这种收纳原则,在收拾看的见得收納空间时只选择最喜欢的5样东西,通过这个过程,练习精挑细选。
3. 一个动作原则:不要过分收纳,要使物品可以简单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收起来和取出来,否则就会乱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