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茳:第二种生活
2018-10-22
浸泡在童年的欢乐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那时的我们,好奇地用眼睛上下打量每一件可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体。在那时,我们往往只顾及事物的一个表面,长大后却发现,事物本身是深奥的,它像一个立体图形,有着多面的性质。生活也是这样,用眼看见的和心中所想的,可以是两个不同世界。
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儒家思想深深熏陶的社会,身边处处都是各种名人上进的励志新闻。我也曾一度认为,是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奋斗,打拼与上进。直到我开始对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有所了解时,我豁然开朗,原来还有一种生活是这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叫作“世外桃源”。是啊,这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学术盛况,当时也不仅仅是儒家一个学派啊,还有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在桃花源中的人们与世隔绝,与世俗无纷争,他们过着自己的生活,靠的是自然,与自然为伴,彼此尊重。陶渊明隐居的时候,不经意的一瞥让他看见南山并由此滋生喜悦之感,这其中包含多少恬淡与悠闲!这些不都是令人向往的吗?它们又惊奇地与道家的主张相吻合。人类现在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僵,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使人类不得不放慢脚步放松一下,来思考未来。这就是人类千年来寻求上进的结果?难道儒家学说最初就已注定不可取?道家学说难道就是最完美的“第二种生活”?
说到这儿,我恍然想起最近看的两部电影——《无问西东》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无问西东》已经是第二次看了,却仍颇有感触。它讲的是一代代清华人为自己梦想而奋斗,同时寻求正义、真心、无畏和同情的故事。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的是印度“猴神大叔”帕万送巴基斯坦女孩沙希达回家的故事。这位猴神大叔为了小萝莉沙希达一次次违反罗摩教教规,而他却曾经因过度信教愚笨到呆萌。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猴神大叔终于因他的诚实与爱心把沙希达送回了家,自己也平安出狱要回到印度,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两部电影根据启人上进的程度均可列入励志片范畴,我也被主人公的正义、真心、无畏和同情而深深打动,想要立志追寻自己的梦想。可这样奋发进取,不就与上文推出的结论相违背了吗?那究竟儒家是理想的“第二种生活”,还是道家是呢?千百年来,虽说遵循儒家学说的积极进取最终招来了不利后果,可谁又能否认这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呢?《无问西东》中有一句最经典的话:
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事物的本身是深奥的,但它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任何人都无法篡改历史,无法准确地评判历史的对与错。心中所想的那个世界,叫作梦想;“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便是我的第二种生活吧。
(指导老师:赵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