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傲然:本色

2018-10-22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流经苏轼生命

弹指一瞬,春秋的战火灭了,秦时的明月暗了,玉人的箫声断了,留下何物?有人说,不过是一场花开的宿醉;也有人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我说,历史留给世人的,不是藏在史册里的金馔玉篇,也不是随手一握间的虚无,而是金灿灿的人生,源远流长的壮志。这,才是它的本色。

一壶酒,一叶舟,早发白帝。李白的清肠就像那一饮而下的烈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酒入断肠,烧暖了今朝两岸的清晨白露,道出了豪爽畅翔的人生。生命本色,在情系于国,牵于五洲,酒洒四海。仿佛有一种声音,如雄鸡啼鸣,唤醒了沉沦于灯红酒绿无路可去的心。这,才是英雄。这,才是英雄的本色。

一箪食,一瓢饮,寻常巷陌。颜回的刻苦就像那一汪清泉,由山高谷远的山涧流淌而来,流经那平凡的小巷,那巷子就明快了,不再单薄无力;流经那荒野,那大漠就快活了,不再死寂;流经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大海就翻腾了,不再沉沦。这个默默在人间耕耘的智者,带着先师仲尼的教诲,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征服了鄙陋,征服了世人,向我们低低地诉说生命的本色。人,可以默默无闻,可以不繁华一世,但不可以不明志,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初衷。逝者如斯,唯有一颗坚持本色的心,才能在奔流岁月的洗涤中,愈发明亮。用汗水为心洗去杂乱,洗去躁动,使其重新明澈起來,现出我们的本色。

一支笔,一幅画,天涯芳草。苏轼有着一份为政为民的热情和治国安邦的赤心,在经受了一次次打击后,落魄的他来到黄州,赤壁之下,留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何以有此等超人之清旷?是学问所致,或是修养所得?皆非也。以吾之言: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即其本色。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深有体会:“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清风明月,把酒言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飞舞的灵魂,坚守本色。当躯体化为尘土,却能留下一份本色在人间,何憾之有?非浮华功名可比。

一张琴,一盏酒,寄情山水。坚持生命之本色,犹陶潜对生活之热爱,对生命之尊重。陶渊明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更有情调,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对生活的热爱,在清晨菊瓣的露珠里,在南山掩映的苍翠中。每每吟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时,都能看到诗人眼中的淡然愉悦。飞鸟恋恋不舍,与其结伴而行,这是两个生命的相互聆听,相互尊重,让人感慨于坚持生命本色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一张纸,一卷书,无边落木。坚持生命之本色,如杜工部对真理之探求。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都表现了杜甫那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他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官僚名利的厌弃,对国家人民的担忧,皆鲜明地映衬出他那与众不同的本色。

本色,是初升的那一轮红日,绽放万道金光。

本色,是冬末的那一声春啼,唤醒沉睡于世的真我风采。

汩罗江畔目行目吟的三闾大夫高呼:本色,是那在世俗人眼中不屑一顾,而自己始终坚守,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一片赤诚之心。阴暗潮湿的牢里,司马迁缓缓低吟:本色是在不堪忍受的屈辱面前,仍以理想为明灯,以天下为己任奋力游向成功彼岸的志向。

人生长恨水常东,林花已落,春红又谢,潮涨潮落,时光匆匆过,我们留给世界的将是雄关漫道的本色,那颗无愧天地的真心。坚持本色,让心灵不再蒙尘,让心底之花绽放。

(指导老师:朱海霞)

猜你喜欢

流经苏轼生命
在故乡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华林幼儿园:徜徉STEM乐园,流经有意义的童年时光
苏轼吟诗赴宴
山村惊魂怪泉涌(二)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