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2018-10-22代晓琴

大众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液气血疾病

失眠、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健忘、全身不适、情绪低落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除了自身心理调节以外,有良方一剂可帮患者解决烦恼和担忧。

归脾汤,最先是南宋医家严用和提出的,其为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汤的方子并不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从而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汤。

这样的患者可用归脾汤

举个例子读者可能就会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个方剂。某男性患者,34岁,出现不明原因头晕1个多月,没有感冒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史。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医生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诊脉,脉细无力,不像一个壮年男性的脉象。后家属表示,患者极其敏感,经常胡思乱想,甚至影响睡眠,食欲也差。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面色黄,舌质淡、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面色萎黄提示这是脾血亏虚之像。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当属归脾汤。医生给予患者归脾汤为主方7剂。患者二次就诊时,面色较前大有好转,且自诉基本无头晕现象,睡眠情况也有改善。家属对患者的改变表示很惊讶,且患者愿意跟家人互动与交流,性情较前开朗。这当属于归脾汤的功劳,因为它具有治疗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的功效。

中医脾的功能有很多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第一,脾具有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谷食精气的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简单说就是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第二,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脉外的作用。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第三,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水饮摄入于胃,历经小肠、大肠,在脾的作用下,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生成津液,并借助脾的升达之性,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敷布全身。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正常,则既确保了对水液的充分吸收,以免津液生成乏源,又促使水液在体内及时输布代谢,而不致积聚潴留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病理情况下,脾之气阳亏虚,或湿浊困脾,脾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水湿痰饮内生之证。比如水肿、小便过多、全身酸痛等症状。

所以归脾的意思是把脾所管理的营养、水、血等物质,各就其位,都重新归脾管理。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

归脾汤可用于治疗多科疾病

归脾汤的汤药组成为白术、当归、茯神、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生姜。其配方有以下规律与特点: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脏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故本方养心与益脾共进,益气与养血相融,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之功用。

归脾汤可用于治疗以下多种疾病。

妇科疾病:月经病,如月经提前、月经淋漓不尽、月经量多色淡。

五官科疾病: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小儿反复顽固性鼻出血;慢性声带炎,舌灼痛。

皮肤疾病: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

男科疾病:青少年病理性遗精。

消化科疾病:十二指腸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

精神、神经科疾病:轻度抑郁症,神经衰弱。

血液疾病: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

内分泌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脑血管疾病:早搏、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

归脾汤可以治疗其他一些疾病,如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失眠症、特发性水肿等。

应用现代药理学,人们对归脾汤有不少研究。毒性实验表明,归脾汤无明显毒副作用。也有实验药理研究发现,归脾汤对正常小鼠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能改善或恢复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日本有研究显示,经口给予加味归脾汤对孕鼠无毒性作用,对胎鼠无致残或致畸作用。还有日本研究人员以贫血大鼠制为脾虚证动物模型,探讨了归脾汤对模型的影响。结论为:归脾汤对面色淡白无华、心悸、舌淡、脉细或结代以及体重、摄食、全身状况均有改善作用。

归脾汤(归脾丸)的服用注意事项及禁忌:服用时间遵医嘱,忌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小儿、孕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感冒以及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服药期间若出现症状加重,需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作者简介

代晓琴,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四川电视台合作的健康科普类节目《医生来了》主持人之一。擅长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多种疾病,如单纯性肥胖、痤疮、湿疹等损美性疾病;面瘫、眼肌、面肌痉挛;颈、肩、腰、腿痛;火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失眠、眩晕、便秘、消化不良以及痛经、经间期出血、乳汁不通等内科、妇科杂病。

猜你喜欢

水液气血疾病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背后七颠百病消
“搓手”可充盈气血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饮水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