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享晚年“心”健康

2018-10-22崔义祥夏其新

大众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子女老年人心理

崔义祥 夏其新

最美不过夕阳红,辛苦了一辈子,扛起了家庭,社会的重担,人老了,男人们也该歇歇了。该如何调整自己,更好地安享幸福晚年?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的心理大有不同

在心理健康与需求方面,老年男性与中青年人相比有很大差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觉减退:视、听、味、嗅觉等能力减退,皮肤冷、热、触、痛觉下降,而听力降低又影响对外言语和信息交流,易造成沟通误解,给生活带来不便。

记忆力下降:老年人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一些,对往事回忆准确而生动。从记忆类型而言,机械记忆下降明显,速记、强记困难,但理解性记忆相对下降不明显。

智力发展与衰退:老年人概念学习能力下降,推理能力下降,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下降,解决问题能力迹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情绪波动起伏:老年人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易激怒、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情绪激动后恢复平静需要较长时间。常感到寂寞、孤独、郁闷。

人格特征相对稳定: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人格特征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与年轻人相比基本上不会再有较大的变动。但非常规事件或重大事件还是会引起老年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离异、丧偶、子女离世等重大事件,所以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变化的可能。

老年男性4大常见心理压力

老年男性的心理问题是与自身的人生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

1.失落恐惧:由于健康、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等下降,处于人生各种丧失阶段,老年男性大多会产生失落,表现出冷漠或急躁情绪,部分人考虑到身体状况给子女增加经济、生活负担,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表现为沉默寡语、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看不惯,易发脾气等反常现象。

老年期最大的恐惧是死亡。特别对某些患癌症等难以治愈疾病的人,有1/4以上常表现出惊恐、焦虑、不知所措。一些人虽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都不希望在病床上躺很多年后再死去。

2.抑郁焦虑:随着身体老化,抑郁焦虑问题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给家庭造成了一定负担。子女一般忙于工作和抚育下一代,对其照顾不足,关注不够,有的甚至遭到子女粗暴带有侮辱性言语或行为对待,导致心理上产生受挫和无意义感,出现抑郁情绪甚至自杀冲动。也可表现为过分关注家庭成员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晚辈间的谈话、做事疑心过多。

3.孤独自卑:由于工作岗位丧失及各系统功能衰老,思维、记忆、理解力下降,听力、视力、体力减退,听不见、看不着、说不清、动不了,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与人交流困难,人际交往减少,感到空虚自卑、烦躁无聊、孤独寂寞。尤其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的人,生活学习转向自由松散状态,加之子女离家、亲友来往减少,门庭冷落,出现“与世隔绝”的感觉,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很伤感,极大影响了生活质量与生存寿命。

4.空巢综合征:部分人由于子女长大成人离开而独居,独自生活在空巢环境,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寂寞、空虚、伤感、精神萎靡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表现为活动减少,兴趣减退,时常叹息,甚至偷偷哭泣,常伴有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等问题。

如何与家人“和平共處”

一般情况下,与家人交流多的老人其死亡风险较低、寿命较长、生活质量较高,老年男性与家人和谐相处非常重要。

生命不息,活动不止。老年男性不能太清闲,只要不过分劳累和紧张,生活安排得弛张有度,对心身健康有好处。爱劳动从家务劳动做起,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劳动,体会其中乐趣。生活上懂得并做到放手,不过多地干涉年轻人的思想与行为,本着帮忙不做主的思想,让年轻人独立自主地去工作和生活。

子女应充分理解老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诉求。他们忙碌一生,最想看到的是一家和睦,家人应多关心体贴他们,特别是对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使老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让他们时刻感到快乐温馨,这是老人最需要的,也是任何物质享受不可替代的。子女也应多抽出时间陪老人散散步,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遇事多同他们商量,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使他们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

男性丧偶后更可能续弦

比那些与老伴共居的老年人,独居者通常压力更大,更孤独和更与社会隔绝,且更可能利用正式的社会服务。重新结婚可以有效缓解衰老的过程,也能缓解抑郁、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为什么再婚的男性比例比女性高?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

男女的大脑差异:男性与女性控制感情的大脑部位有一定差异,决定了男女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男人在感情冲动时往往付诸行动,而女人则倾向于委婉表达。在两性交往中,男性倾向于积极主动,女性多保守被动。这与自然界其它物种表现基本一致。

生物进化机制的影响:人类的潜意识里都希望将自己的基因很好地遗传,但女性生育能力在45岁~55岁的更年期就丧失了,男性丧失期更滞后。绝大多数老年人再婚的原因不是为了生育,但生育潜意识对再婚行为还有一定影响。

男女衰老的速度差异:女性衰老较男性早,明显得表现在50岁左右,但也有从中年就开始的性衰老以生殖能力逐渐衰退减弱丧失的形式表现的,主要的变化是月经变化。在生理上,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黏膜萎缩,伴阴道分泌物减少,润滑作用减弱,造成性交困难和痛痉,随性交频率减少使阴道皱缩和阴道壁弹性减弱,阴道变短变窄。此外,组织弹性减弱,表现在表皮萎缩,皮肤弹性降低乳房变得低扁平。一些性器官的性反应,如充血、扩张、性敏感的速度都随之降低,甚至消失,呈现衰老。男性生殖能力衰退年龄较同龄女子晚得多,同时也有本质不同,尽管在约60岁时,年龄增长会出现精子形成减少,但90岁时都还会有精子生成。

调整心态,安度晚年

离退休让人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从一线变二线,从重要人物变“闲人阶级”,从命令指挥别人到被家人指挥,从有职有权到平民百姓等,这种转变意味着大部分社会职能、价值丧失。尤其工作时表现优异的男性老年人,工作时养成了权威思想,前辈优越感等,要求身边的人都听他们的话,尊重他们,否则就生气、发牢骚,这种模式回到家中很易与家人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在以下方面做些努力:

转换思维,重新定位:要正确认识人生自然生理规律,人的一生必然会逐步走向老年,这是不可抗拒的人类规律,扬长避短,克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坦然进入人生新阶段。

培养兴趣,重启人生:老年男性要基于自身实际条件和现实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充实些,如种花草、钓鱼、歌舞、下棋、体育锻炼等。既可舒展心情体会人生乐趣,又可陶情冶志,养生益寿,使生活更有意义。

积极面对,持续学习:老年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随教育程度提高而改善的趋势,高学历者好于低学历者,脑力职业者好于体力职业者。学习对延缓认知功能的减退起重要作用,多进行各种身体和智力活动,保持乐观开朗心态,对延缓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有积极作用。

重视方法,提高记忆:老年认知功能仍有可塑性。采用适当策略,如归类复述、联系、反复训练法等,经短期训练,记忆和智力等方面可获得改善,经专业训练后老年人某些作业成绩可达到或超过未训练的青年人。

广结朋友,老有所乐:丰富生活圈子,多接触社会,经常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抒发感情,在沟通中互相安慰,鼓励,交流生活经验,寻找感兴趣的事物,丰富业余爱好。

与病为“友”,乐观生活

患慢性疾病的老年男性,其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患者不仅关心慢病的发生,治疗和转归,也存在因疾病而引起的社会心理及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异常。老年男性了解各种慢性病对生活影响的情况、程度、表现及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心理调整的方法技巧对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接纳现状:与疾病和谐共存是大多数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问题,男性老年人首先要有勇气正视问题,不逃避,不否认,积极认识与接纳,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及时就医,不要因为逃避与否认而耽误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经常运动:老年人可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资源进行保健,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各系统组织机能,促进新陈代謝。同时对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积极健身:健身锻炼不但可防治慢性疾病或延缓疾病发展,还可产生内啡肽、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快乐激素,这些是增进心理愉悦、减轻抑郁焦虑的重要生理驱动力。

多方协力,安享幸福生活

家人、社会及老年人自身应共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减少老年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保持家庭和睦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础,子女应该营造家庭和睦氛围,天伦之乐是每个人的追求和享受,老年人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们十分需要温馨的家庭氛围,希望经常向子女倾述自己的思想,沟通交流感情,既能得到子女的照顾,又避免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和空虚感。

社会研究机构可加强对老年男性的心理干预性方法的研究,找到干预老年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工作路径。健康管理部门也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老年男性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树立坚强的信念,学会自我安慰与自我情绪调节,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尤其对弱势与残疾人群,老年男性的智力迟缓与残疾人群的一般心理、性心理都应得到重视与妥善处理。

社会各方应共同创造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的社会,让所有老年男性不论境况如何都能生活在健康自信的环境中,包括对健康老年男性的促进、半失能的扶持以及失能者的照料和临终关怀,让他们能够建立起自信、自尊、自主感、成就感,获得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崔义祥,主任医师,北京健康教育学校校长,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中心主任,《候诊丛书》编辑部主任,《北京健康》报主编。原北京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中国性学会理事;北京市医学法研会理事;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子女老年人心理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Tomb-sweeping Day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心理小测试
教育子女陋习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