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界的全能明星:土豆
2018-10-22
电影《火星救援》火了小土豆。电影中最有趣的镜头莫过于男神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种出了土豆。
土豆,原产于安第斯山区和智利沿海山地,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16世纪才引入欧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豆都没有发挥食物的价值,反而被当作奇花异草,“法国王后把土豆花戴头上,作为一种时髦高贵的象征。”土豆成为人类的食物之后,还曾带来数百万人的灾难……
火星种土豆?重力是最大障碍
电影《火星救援》中,饰演植物学家的马特·达蒙,通过酷炫加逗比的一系列挖土、加便便、大棚、制水程序,在火星上种出了土豆。
从现实而言,火星上真能种土豆吗?
电影里,马特·达蒙发现的土豆,是感恩节的食物。不过,电影中也曾提到,从地球到火星,飞船需要航行4年,这就意味着,这包小土豆是4年前的,在长达4年的旅行中,土豆不会发芽么?即使在真空保存的情况下,最多保存7个月,土豆就会发芽。
达蒙种土豆,在地球上倒是挺合理。他用火星土作土壤,拿便便作为肥料,还运用多数文科生表示看不懂的高科技,以化学实验燃烧航空燃料合成水,利用塑料棚和灯光制成温室,数十日间,土豆便发芽成长。除了水、土壤、施肥这些条件,最大的麻烦可能是火星重力,火星上的重力比地球上要小很多,植物在无重力条件下是无法生长的,在火星那样的微重力情况下,土豆能不能生长,很难说。
不过,有公开资料显示,其实火星上是可以种土豆的。导演斯科特表示,其原著就来源于NASA火星计划,电影也得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支持,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气,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这些技术都有NASA科学实验原型。据了解,美国宇航局已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食物种植,他们所使用的土壤,模拟了真正火星土壤的PH值和化学构成。科学家们已经在模拟土壤中种植了数十种作物。火星稀薄的大气拥有许多二氧化碳,植物可以借助它们从太阳获取能量。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将火星改造成一个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让火星拥有可以自由呼吸的大气。
全世界都在种土豆
作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土豆生存周期较短,营养全面,堪称食物界的全能明星。从全世界而言,土豆几乎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适于种植,尤其适合那些偏僻、高寒、气候恶劣、干旱的地区。土豆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10亿多人口食用土豆,全球总产量超过3亿吨。
产量高、易种植、周期短,是土豆的三大优点。土豆植株可高达100厘米,地下茎膨大,并在靠近土壤表面的地方形成几个块茎,数量可多达20个,大的可达300克
以上。同时,土豆是第一种现代“方便食品”,能量高、营养全,易在小块土地上种植,价格低廉,烹调方便,无需昂贵的加工工序。相对于其他作物,播种和管理相对简单,并且生长周期较短,大概六七十天就可以完成,而谷物类通常需要100天以上。
同时,土豆还是营养全能,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营养价值之王”、“埋在地下的宝物”。
土豆,除了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和一般粮食作物所缺少的赖氨酸、色氨酸及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钾是香蕉的4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全营养食物:兼具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全部营养,它所缺乏的只是维生素A,这通过喝牛奶就可以补充。
明朝传入中国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随着哥伦布发间,陕南以种植土豆为主。而光绪十五年,即1989年间重修的《秦州直隶州新志》中,还记述着土豆供做军粮的例子。
清代吴其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到“洋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文中绘有洋芋的素描图,就是土豆,这是中国土豆栽培史上的第一张土豆形状素描图。现新大陆,土豆从原产地向世界各地传播,到18世纪中期,土豆已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被种植。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由外国传教士带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约在16世纪中期,土豆从南北两条路线传入中国并广布于大部分地区。第一路:土豆可能由荷兰从海路引进京津和华北地区;第二路:土豆由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到台湾后,传入闽粤沿海各省,在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在这里土豆又被称为荷兰薯。
我国17和18世纪的文献中,以四川,陕西,湖北诸省方志中记述土豆为最多。四川,也是较早种土豆的省份之一。土豆的传播,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关系密切,清朝建国后200多年间,人口几乎每年增加1亿,而人均耕地相对减少,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剧增的需求,迫使人们引种土豆。到光绪年
土豆花成时尚 法国王后戴花赴宴会
16世纪80年代,英国军人沃尔特·雷利加入了欧洲殖民大潮,被称作“拿着书本的海盗船长”。他不仅在美洲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还找到了土豆。据说,他亲自种了一片土豆,并用土豆做了一道菜请朋友吃,结果朋友们都说难吃,于是生气的雷利下令把种下的土豆全毁了。事实上,他做菜用的不是地下的土豆,而是土豆的叶子。
在法国,土豆同样没被作为食物,而是先被误会成麻风病的起源,而后走上了时尚道路。从中世纪开始,欧洲人就对麻风病有极强的恐惧心理,《旧约》认为表皮和人类灵魂有必然联系,皮肤受损代表此人不洁,所以上帝要惩罚你。由于土豆表皮不平,切开后没过多久会发黑,所以法国人认为土豆会引发“麻风病”。
据《土豆“黑历史”》一文显示,法国人安东尼·奥古斯丁·巴孟泰尔是一名药剂师,于欧洲“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时被捕。他后来被囚禁于普鲁士战俘营中,吃的是低等人吃的土豆。回国后,他看到自己的祖国法国在闹大饥荒,到处都是吃不饱的人。于是,他开始宣传土豆的益处,不仅亲自种植,还送给有名望的人,但在当时,除了麻风病传闻之外,法国议会还禁止人们种植土豆,这让土豆的推广遭到极大阻力。
为了让土豆在法国人的餐桌上得以推广,巴孟泰尔在国王路易十四的生日晚会上,献上了一束土豆花。土豆开的花,有白、粉红、紫等各种颜色,鲜艳夺目,可以开五天之久。这赢得了王后玛丽·安东诺特的喜爱,她在外出或参加宴会时便把土豆花束插在头发上。国王在参加国事活动或接待外宾时也把小小的土豆花插在外衣的纽扣上。一时上行下效,成为时尚,所有的朝臣都在纽扣孔里插上土豆花,小姐、太太等则把土豆花当做最高贵、最时髦的装饰品。
土豆大饥荒 爱尔兰饿死百万人
爱尔兰俗语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开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土豆。这和两百年前那次大饥荒有关。
为了避免病虫害,南美印第安人在长期实验中,知道要在同一片田地中种植不同种类的土豆。但欧洲人占领南美以后,只引进产量最高的品种。他们不知道,一旦遭遇病虫害蔓延,土豆就会大面积绝收。
17世纪,引进的土豆已经成为爱尔兰岛的首选农作物。到1841年,爱尔兰人口达到800万,其中三分之二是以农业为生的佃农,主要农作物就是土豆。1844年,一种导致晚疫病的卵菌扩散到欧洲,蔓延速度很快,1845年夏登陆爱尔兰岛,使得爱尔兰全岛土豆减产三分之一,第二年减产四分之三,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长达7年之久。
虽然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但最初,伦敦无动于衷。直到1845年秋,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才从美洲购买了价值10万英镑的玉米和麦片,于次年2月运抵爱尔兰。然而,这些粮食并非免费救济灾民,而是按照1便士1磅销售,饥饿的灾民根本买不起。爱尔兰大量饥民坐以待毙,地主则趁机大规模驱逐佃农。
从1849年到1854年,有25万爱尔兰人被正式驱逐。面对饥荒,大量穷人只好到异国他乡求生,在饥荒最严重的几年间,每年平均有25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逃生之路艰苦异常,九死一生。1847年移民加拿大的10万爱尔兰人中,就有五分之一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学界一般认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了20%到25%。
爱尔兰和英格兰由此结怨。1848年7月29日,主张停止出口食物和关闭港口的“青年爱尔兰”运动在蒂珀雷里郡发动起义,虽很快被英国警方镇压,却开启了爱尔兰争取独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