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10-21吾兰·扎布汉
吾兰·扎布汉
摘要:近些年,新疆裕民县牛羊养殖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进一步扩大,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提升的同时,牛羊传染性疫病的发生,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为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防防疫意识,本次研究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77
0 引言
牛羊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是影响牛羊健康生长的疫病总称。在自然界和牛羊胃肠道内,存在大量致病菌,某些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饲养条件变化,牛羊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就会为致病菌侵袭提供条件。长期动物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能严格对牛羊进行科学免疫,存在重视治疗轻视预防的现象。因此,做好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牛羊巴氏杆菌病发生与防治
1.1 牛羊巴氏杆菌病发生
巴氏杆菌病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牛羊胃肠道内,革兰氏阴性染色,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的,为条件性致病菌。牛羊巴氏杆菌病潜伏期一般为2~5d,因为症状不同,主要表现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1]。败血型患病牛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萎靡不振,反刍消失,心跳急速,全身肌肉正常,眼结膜高度充血,在较短时间内,从鼻腔中分泌出脓性或带有血丝的鼻液,并出现粘液性稀便、血便。水肿型引发的水肿症状,首先会出现在患病牛羊的头部和前胸,进而逐渐向下腹部蔓延。患病牛舌头肿大,口腔流涎,不能正常进食,严重的患畜会因为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肺炎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患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呼吸频率加快,而后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鼻腔中分泌出浆液性分泌物,进而转变为脓性分泌物。
1.2 牛羊巴氏杆菌病防治
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可以选择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次使用10 mL和100 mL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脉注射,每天4次,连续3d为1个疗程。同时针对出现肺炎症状的患病牛羊,使用新胂凡纳明4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2d后再注射1次。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应该改善饲养环境,保障饲养区域清洁卫生,科学饲养管理。发病后及时隔离患病牛羊,使用5%的漂白粉溶液对发病区域进行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连续使用1周,每年对牛羊群进行定期免疫。
2 牛羊坏死杆菌病发生与防治
2.1 牛羊坏死杆菌发生
牛羊坏死杆菌病病原为坏死梭杆菌,该种致病菌是厌氧型,主要由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腐蹄病和坏死性口炎。腐蹄病多发生于成年牛羊,患病牛羊因为蹄部腐烂病变而不能行走,发病初期会出现跛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蹄部组织不全,进而腐烂,严重的导致蹄部脱落。坏死性口炎主要发生于未成年的牛羊,表现为口腔黏膜病变,坏死,体温升高到40℃以上,流口水,从鼻腔中分泌出脓性鼻液。
2.2 牛羊坏死杆菌防治
治疗前应该清除坏死部分,清理完毕后,使用10%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涂抹治疗,最后涂上碘甘油,每天2~3次,直到患病者病情消失,同时,患病牛羊全身进行抗生素治疗。日常要保证饲养区域卫生清洁,保持饲养区域和牲畜蹄部干燥,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并用5%的漂白粉进行严格消毒。
3 牛羊沙门氏菌病发生与防治
3.1 牛羊沙门氏菌病发生
沙门氏菌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犊牛、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犊牛和羔羊感染该种疾病后,在群体中会快速传播,表现为食欲废绝,卧地不起,身体迅速衰竭,3~5 d内死亡。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呼吸急促,排出黄色稀便,有时在粪便中夹杂肠粘膜和血丝,患病时间较长的牛羊关节肿大,或存在于支气管炎和肺炎,解剖可以看到脾脏肿大为原来1~2倍,呈现樱红色或紫黑色[2],膜下存在点状或条状出血,肝脏变性呈现土黄色,表面存在灰黄色小坏死病灶,内部存在纤维素纤维膜。成年牛羊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体力衰竭、粪便中夹杂血块、粪便气味恶臭难闻。
3.2 牛羊沙门氏菌病防治
牛羊沙门氏菌病治疗,应该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首选药物为氯霉素,按照体重每公斤口服20mg,每天4次。患病牛羊身体脱水,应该口服补液盐,保护胃肠黏膜,补充维生素,改善患病牛羊身体状况,一般坚持用药4~7d,患病牛即可恢复。日常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检查饲料质量,坚持自繁自育,重视妊娠牛羊和初生犊牛羔羊的饲养管理,确保羔羊和犊牛及时吃上初乳,同时还要确保饲料和饮用水清洁,做好环境卫生,饲养用具消毒,消除一切可致病因素。经常对牛群进行检疫,发现患病牛,及时隔离,将牛舍内的粪便清理发酵。对流行过的地区,注射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菌苗,1岁以下牛注射2mL,2岁以上注射5mL。
4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与防治
4.1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或春夏之交。牛羊饲养密度大,是诱发该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發病初期患病牛羊体温升高到40℃以上,精神极度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3]。发生胸膜炎时,叩诊胸腔疼痛,听诊支气管存在摩擦音,胸部听诊存在浊音或实音区。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牛羊卧地不起,四肢关节呈现炎症病变,全身肌肉震颤,黏膜高度充血,目光呆滞,从鼻孔中流出脓性鼻液,呈现铁锈样,脓性鼻液干涸形成结痂,附着在鼻孔及上唇外缘。
4.2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一般选择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对症治疗。一般选择使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注射液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0.1mL,每天2次。第1次用药Sd后,再继续注射1次,连续使用3次。同时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1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10%的维生素C注射液10mL,维生素Bl注射液10mL,强心补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采用上述治疗手段治2周内,病情即可得到控制。日常要指导饲养户,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增强牛羊身体素质,提高其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孟繁东.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类别与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7 (2):39+42.
[2]王宏燕.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J].畜禽业,2017(5):110-111.
[3]贾佳丽,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17(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