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简述

2018-10-21李泽军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主体结构技术建筑

李泽军

摘 要:在建筑修建过程中,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使用混凝土来作为建筑自身的主体材料,并且混凝土主体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整体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较大安全威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其他建筑修建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 前言

我国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建筑事业也在这一过程中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商业用楼还是居民用楼都在不断地向高空发展,同时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技术和现代化特色。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对工程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做好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重大。

2 建筑主体施工的特点

2.1 制约条件较多

地基工程建筑,会受到施工场地上各种环境因素、施工条件的制约。而施工中,常见地质为泥质土,以及季节性冻土与黄土等。从而为建筑地基的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随着建筑的功能不断完善,建筑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施工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技术的运用,也更为严格。因此,在各个环节的施工中,都需要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妥善的安排[1]。

2.2 存在的施工隐患较多

地下粘土或者湿土,会对建筑地基施工造成影响。而地基施工,作为建筑主体建设中,第一个环节,一旦受到影响,则会为后续建设过程,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与潜在性威胁。根据施工经验表明,越是隐蔽的施工位置,越容易出现施工问题。而对这些隐蔽施工位置,进行细致检查,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所以,在建筑工程房屋主体施工中,如何消除建筑工程隐患,是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2.3 受框架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主体主要由房屋构架、钢筋结构以及地基所组成。除了地基施工之外,建筑构架的设计,也是保证建筑主体施工合理性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框架的设计工作,也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实际施工操作中,还需对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监督,从而确保建筑框架设计、建设合理[2]。而对钢筋结构来说,首先应确保选材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其次,还应该对混凝土配比,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建筑主体建设的施工质量。

3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3.1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的施工应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模板与它的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安全可靠,成本低,设计合理;在符合标准的质量要求和使用年限内,能够最大限度完成预期在安全和耐久性方面的目标;选用材料时,主要看是否普遍、是否可循环利用,维修养护方便;结构选型时,选择受力均匀、明确,内部构造合理,便于维修拆验,检验养护方便。按混凝土的要求对模板进行设计,以满足模板的硬度、刚度和稳定性为基础,使表面最大限度保持光洁,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3]。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模板前,要保持清洁,对于焊接或修整模板的要预先定位,测量和放线工作都要做到位。模板安装顺序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组装模板时要根据模板配板图尺寸大小拼装成整体,模板拼装要在现场进行,要控制好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大小,把卡子设在两个板子的接头处,以防漏浆,完成拼装后用钢丝把模板各个部分绑扎加固,保证其整体性的完整体现。

3.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在钢筋采购方面,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在钢筋材料进场之前,要检查钢筋材料的合格证明,在钢筋材料进场之后,检查人员还要对钢筋进行抽检,防止其中掺杂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除此之外,还要检查钢筋的规格是否满足施工的技术要求,如果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钢筋材料或者钢筋的型号不满足使用要求,就要将其清理出施工现场,并且还要检查钢筋材料的存放地点,做好防潮和防锈措施。其次,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检查施工工具是否在施工现场已经准备齐全,并且还要结合钢筋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明确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钢筋安裝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4]。除此之外,在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固接头位置,在绑扎梁柱和板钢的同时,还要使受力钢筋交叉布置,钢筋交错纵横,数量较多,为了能有效区分,可以对使用的钢筋进行编号。钢筋工程是一项重点项目,因此不仅要在钢筋采购和存放方面保障钢筋的质量,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保障钢筋施工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作业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进施工工艺,保障施工质量。

3.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长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模板、钢筋、预留洞等预检和隐检项目,安全设施是否达到施工要求,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混凝土浇筑12h后要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方法采取自然养护法。框架柱梁采取外包塑料薄膜覆盖阻燃草帘的养护方法,楼板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及时养护对预防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压平后,现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一层阻燃草帘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洒水。

3.4 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

预应力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序,预应力就是建筑结构的组成构件还没有承受外载荷时,将拉应力预加给模块中受拉力的钢筋,使构件的刚度提高,裂缝延缓出现,各构件的耐久性增加。在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张拉力的工序工艺、材料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种种因素,它的拉应力会不断的降低。这种情况也成为预应力的损失。张拉控制应力指的是实际有效地拉应力,预应力损失不包含在内,排除后才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做好这点需要两点注意的地方:一是提前确定一开始存在的预应力,二是要对预应力的损失做出准确的估计。特别指出的是,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值过大或过少对结构都是不利的:有效值过小就不能满足设计的需求;有效值过大就会使混凝土承受过高的持续压应力,产生过大的反拱度,也可能使截面反方面断裂,这些对结构安全和使用都是有害的。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其施工材料和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并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来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取,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使得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厚龙.浅谈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11):95~96.

[2] 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3] 李兴武.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究[J].民营科技,2017(3):140.

[4] 田升宝.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274.

猜你喜欢

主体结构技术建筑
浅析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