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2018-10-21陈瑾
陈瑾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腹腔镜;胆囊息肉;并发症;满意度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等症状。目前对于胆囊息肉临床多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感[1]。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对行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37例,女103例,年龄48~72岁,平均(61.38±7.44)岁。随机选取120例作为观察组,另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既往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体位护理。有研究表明[2],行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术后需要进行科学的体位干预,术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待5 h后,协助患者取位半卧位,术后第2天,给予体征平稳患者实施遵医嘱停止心电监护处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刺激患者肠道蠕动及避免患者发生腹胀、粘连性常梗阻,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避免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促进患者术后恢复。(2)穿刺创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创口,需要给予患者渗血及渗液情况及时处理,若持续渗血,需要实施5 min压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实施消毒包扎处理,酌情告知手术医师具体情况。(3)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其实施疼痛护理,对于疼痛程度轻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4)并发症护理。患者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给予患者遵医嘱实施补液处理,禁食24 h,然后可适当进食流食,术后6 h仍然未排尿患者可警惕患者出现尿潴留,利用叩诊膀胱区、温毛巾热敷协助患者排尿。将手术切口缝线拆开后实施彻底引流处理,换药后,确保手术切口肉芽組织新鲜,可促进手术切口愈合[3]。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胆囊息肉临床主要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此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包括体位干预、病情观察、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燕.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其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149.
[2]艾韵.对接受ERCP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用CNP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77-278.
[3]金爱莉.胆囊息肉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1):40-41.
[4]姚金贤.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