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建筑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10-21喻里遥

乡村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理论

喻里遥

[摘 要] 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镇房地产产业的迅速崛起,而城乡一体化倡议的提出,使得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乡村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乡村建筑的更新发展。近些年来,乡村建设的迅速更新使得乡村风貌发生着极大的改变,统一规划模式下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中的发展理论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浅谈乡村建筑更新的原因,分析乡村建筑的本质与更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从建筑学专业的视角剖析当代乡村发展建设中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 乡村建筑;更新设计;理论

[中图分类号] TU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4-123-2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城镇乡村大改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对乡村的整体面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自给自足的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农村人的需要,将城镇化的建设理念引入乡村建设中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但由于缺少统一管理以及对城乡的认识存在误区,不仅导致了现在传统乡村面貌的逐渐消失,而且出现了乡镇建筑风貌混乱的现象。

地方政府一味地提倡乡村改造,却忽略了乡村人文气息的重要性,对于城乡观念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在乡村建筑的更新过程中带来的更多是乡村原貌的破坏,归根结底是对于理论的认知不充足以及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缺少原发性的研究。

1 乡村建筑更新的原因

乡村建筑呈现当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所致,从建筑学角度来看,主要是乡村管理者过分地夸大了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设计的作用,认为将城镇化的现代建筑理论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就能推动乡村的城市化进程。另外,建筑师对于乡村建筑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认知,仅凭个人经验将现代建筑理论直接覆盖到乡村建筑设计理论上,导致乡村建筑更新出现了过多的设计不合理之处。

1.1 城乡观念的认识误区

自古以来,城乡观念就有着极大的反差,传统的乡村总会给人一种幽静淡然的印象,其发展是相对静止的,与当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对比,在城市发展的人感受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压力后,希望有一天能回归乡下体验乡土气息。但对于乡村里的人来说,他们更加渴望拥有像城镇那样便利的交通、流行的文化、舒适整洁的绿化,期待乡村建筑面貌的大改變。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种认识都对乡村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乡观念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如今两极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在城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环境建设都发展得较为迅速,而乡村建设却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那里的建设十分接近于现代化,但又保存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当代农民最向往的理想生活模式。因此,必须要走出城乡观念的认知误区,使乡村建筑也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发展,适应时代的潮流。

1.2 受到城市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我国的城市建筑业发展较西方国家稍有迟缓,因此,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大多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建筑理论基础之上的。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环境、生活条件与我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将城市建筑理论应用到乡村建筑上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1.3 乡村建筑实践中理论与方法的错位

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住户都希望用先进的科学理念与方法来改造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因为城市的发展一直呈现出多元化与时尚化,所以改造建设效果较为明显。而受到乡村基础环境与地域面貌的限制,在进行建筑更新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进行乡村面貌改造伊始,乡村的规划管理者和建筑师就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乡村建筑的本质现状,往往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作为理论支撑去追求快速的建设更新,从而导致乡村建设面貌大规模被破坏,给后期乡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乡村建筑实践中,建筑的理论与方法之间出现了错位,理论不能结合实践,方法在实际中不具有通用性,不能准确地把握乡村风貌的人文气息和乡村建筑的本质特点,超出乡村经济环境发展的水平进行强制建设更新,只能实现物质层面的保护和传承,却忽略了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 乡村建筑的本质与更新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建筑的本质

乡村建筑具有明显的乡村人文气息特色,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集中体现。建筑作为一种表现化的概念,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面貌及发展现状的最好体现。传统的乡村生活模式,总是与淳朴、静谧相联系,其不是由设计师统一规划而成的,而是在大自然的发展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序统一自发形成的,因此极具乡村气息的独特风貌。在整个过程中,居住者本身充当了最主要的设计师角色,会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建筑方法上都是与乡村环境相适应的。

研究表明,乡村建筑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情况较为明显,因此,乡村地区的建筑普遍呈现单一性,而且很容易受外界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更新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制订必须考虑建筑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才是乡村建筑的本质所在[1]。

2.2 乡村建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建筑更新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型化家庭结构与传统院落式院落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性,乡村生活方式与城市建筑设计观念之间的不协调性。乡村居住者在期待乡村建筑更新的同时会出现对于城市化元素的排斥现象,最主要的还是与本质的乡村气息文化不相容而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性。例如,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新式城镇化建筑的兴起速度较快,进行建设更新的地方丝毫没有留下乡村原貌的自发演化进程痕迹,直接导致了乡村风貌出现较为突兀的建筑面貌现象[2]。所以,在对乡村建筑进行更新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演变手段,逐渐推动乡镇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3 乡村建筑更新设计实践

3.1 总体概况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组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乡村建筑更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聚焦实际积极开展示范工程设计,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乡村建筑面貌大改革。根据乡村经济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在示范工程建设前期深入调查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原著居民的改造意见,最大化满足现实需求。下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乡村建筑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3.2 更新设计方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干旱少雨、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但光照充足,因此进行建筑改造时考虑使用新能源供电模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特殊地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建筑质量低劣的问题,所以,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建筑进行更新设计时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为了应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冬季较为寒冷的现状,在建筑设计上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场地,并在室内空间设置太阳能供电取暖装置,合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其次,在应对特殊的自然条件上,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安全性以及功能全面性,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方法扩大室内空间采光面积,并可根据住户意见采用“并行式”的建筑设计方法,使乡村建筑改造后的整体面貌具有统一性[3]。

4 结语

乡村建筑源于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带动,但必须要明确乡村面貌与城市地理环境之间的本质性差异,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乡村建筑更新现状问题,根据特殊的乡村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对乡村建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乡村建筑模式的成功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橙.乡村建筑更新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

[2]陈艳丽.重庆乡村建筑风貌设计初探[J].教师教育学报,2013(11):150-152.

[3]王宏侠,丁奇.德国乡村更新的策略与实施方法——以巴伐利亚州Velburg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3):67-69.

猜你喜欢

理论
PIRLS项目几个理论问题及实践意义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曹文轩的理论研究作品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延伸阅读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理论与实际
Mr.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