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就与展望

2018-10-21王佳璇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展望食品安全

王佳璇

摘 要: 面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目标, 提升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成为现代农业转型的题中之义。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设健康中国,是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十三五”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后,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食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行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提升。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社会共治;展望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71-01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从我国对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越来越多的食品种类被不断推入到市场中,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本文将对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和为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可以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所裨益。

1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现状

1.1监管内容不全面。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现行的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法律漏洞。比如,相关人员把监管内容的重心放在了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上,缺乏对从源头保证食品质量与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等方面的考虑。此外,监管体系中对于非传统食品的安全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工作的全面性。现阶段,中国的食品消费市场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食品市场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提升其时效性。

1.2食品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食品监管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操控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最终效益。在实践中,监管部门缺乏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导致食品监管人员的整体工作情况不是十分理想。同时,有些监管部门还无法有效落实责任制度,不能將具体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岗位,这不利于提升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部分食品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局限于个人经验,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缺乏实效性,导致食品质量问题被延误。

1.3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

现阶段,我国展开了一系列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工作,在惩治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实践中,由于部分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监管工作不够重视,所以他们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不法企业和商户的惩罚力度也比较轻。

2我国食品质量监管特点及现状

2.1政府监管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居民对于食品的消费已经逐渐在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进行发展,在日常温饱的基础之上更加关注养生,注重食品自身的营养价值与食品之间的营养搭配,社会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更加关注。消费者此种消费方式的变化,反作用于生产者改变以往量销的策略,专注于对于食品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专注于提升食品质量和外观等。在消费者对于食品消费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措施,把握对于食品进行全程监管的理念,采取以预防为主,在源头进行治理的指导举措,形成了由中央进行领导,地方进行负责,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联动结合的监管模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2.2食品质量安全总体可控。

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主要可以分为化学性污染、食品添加剂的非法使用以及食源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食源性污染是问题最为突出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抗生素污染、病毒污染等多方面。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信息物流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一旦发生问题,影响的扩散也是迅速的。为此,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加强评估与管理,总体呈现出可以将问题控制在局部,避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扩大。

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未来改革的展望

3.1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标准制定与评定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填补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空白、解决部门法律法规冲突问题,但更关键的是强化标准的基础研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标准制定与评估体系。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 但无论是企业标准还是行业标准, 都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因此政府如何“鼓励”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和行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值得研究。

3.2监管流程、资源与手段的集成优化。

在“下变上不变”的基本格局下,要加强基层的监管能力, 不应仅仅是保障监管机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监管资源配备的标准化和强化人员队伍的培训, 更重要的是从流程、资源与手段三方面入手,做好集成创新与优化,以最大限度满足“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的监管要求。流程、资源与手段的集成创新, 关键是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通过与企业、新闻媒体等多元主体协作, 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享机制,扩大食品安全风险源的监测范围。同时如何控制政府之外信息源的信息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是至关重要。

结束语:综上所述,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食品监管工作的核心,安全监管工作自开展以来,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食品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应该从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加强食品检验验收环节的执法力度与提高食品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做起,来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燕.浅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技视界,2013(36):26-27.

[2] 牟少飞.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06):10-12+16.

[3] 雷虹. 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分析[D].南昌大学,2013.

[4] 韩冠军. 食品供应链的政府监管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 王志刚,李腾飞,黄圣男.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挑战、新趋势及其新思路[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06):45-47.

[6] 叶新太.浅谈食品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J].河南农业,2012(23):26-27.

猜你喜欢

展望食品安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