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

2018-10-21曹慧琴

乡村科技 2018年14期

曹慧琴

[摘 要] 葡萄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做成罐头或者干果,还可以酿制葡萄酒。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食品,越来越需求大量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因此,需要优化葡萄栽培技术,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葡糖;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4-78-2

1 选点、择种和定植

1.1 果园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栽种环境,是确保无公害葡萄种植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通常,果园要与交通要道保持200 m以上的距离,同时果园的四周不能有工业污染,当地的溪河、水源没有受到化学工业等污染。

1.2 品种的选择

选择葡萄品种的时候,应注意尽量选取那些籽粒大个、色泽均匀的品种,如夏黑、水晶等品种深受果农的喜爱。

1.3 定植

正常情况下,建议选择在春季进行定植。并且,应在定植之前做好各种预备工作,如分析苗木的品类,分析接口的愈合情况,首选芽眼饱满的苗木。在清洁的净水中将苗木浸泡24 h左右,然后兑好生根粉水,将苗木放入其中浸泡30 min左右,以提高苗木成活率[1]。对于栽培疏密程度的确定,主要靠对架式和土壤肥力的分析。要把握好苗木之间的栽植距离,一般掌握在200 cm左右。在回填栽植的过程中确定好植穴,将肥料均匀地施于穴中,并统一倾斜树枝蔓延的方向。覆土时应确保嫁接口稍微高出地面。

2 施肥、浇水

定植之前要挖好定植穴,一般深、宽均在1 m左右。然后进行施肥,将适量钾肥、钙镁磷肥和有机肥混合施入定植穴内。3个月后,施入人粪尿,并且将磷酸二氢钾均匀地喷洒于葡萄叶面,促进葡萄枝条的生长。

浇水时,要注意及时并把握好量,这样才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在葡萄萌芽之前以及枝蔓生长后,要多浇水,这样才能促进葡萄的顺利生长。如果春季出现干旱现象,那么在开花之前要浇水一两次,有利于花序的生长。果实快速生长阶段,处于夏季,气温较高,这就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此时必须根据土壤和施肥情况,适量进行浇水,以免影响最终的产量。

3 整形修剪

定植完成后,长出葡萄芽,此时需要开展枝条修剪工作,修剪方式有双蔓型、单蔓型2种。应选择一两个壮芽培育主蔓,然后剪除其他的枝蔓。留心观察主蔓的生长情况,当主蔓长至2.0 m时,应进行摘心处理,以促进主蔓旺盛生长。如果在冬季进行剪枝,那么修剪的位置控制在离主蔓0.5 m左右处,剪除其他部分。第2年可以在主蔓上留几个芽,以利于长出侧芽。另外,在引蔓过程中要多观察,确保蔓处于平衡均匀的状态。在坡地引蔓的过程中,应确保其顺着坡势蔓延,各个侧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侧蔓长满整个支架后,应进行摘心处理,仔细剪掉所有侧蔓的副梢。在冬季,侧蔓应从顶端开始剪除,清理掉已经经过摘心处理的副枝。在夏季,首先要在萌芽的情况下进行抹芽,然后在芽生长状态下进行抹芽。冬季修剪时,通常在落叶后进行修剪,具体时间是第2年伤流到来之前20 d左右。

4 防治病虫害

为预防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在葡萄的种植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改善土壤质量。比如,浇水时既要做到节约用水,又要做到适量,同时要做到科学施肥。另外,各个季节病虫害的特征和表现症状不同,需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耐受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到综合治理。例如,栽培葡萄苗的适宜温度大约为30 ℃,这样可以高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葡萄园内安装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将其诱杀掉,这种方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在葡萄落叶后、萌芽之前清扫落叶,并喷洒石硫合剂,将细菌全部彻底地杀死;如果在果粒將要成熟的时期感染灰霉病,需将烂果全部清除干净[2]。

5 套袋

选择纸袋的时候,木浆纸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要注意纸袋的大小。套袋时间选在果实膨大期,防止烂果率的上升。套袋之前,还应将苯醚甲环唑喷洒于葡萄果实上。

6 品种的搭配

葡萄园种植品种的多少主要由葡萄园的规模来确定,如果规模小,选择一两个品种即可;如果规模很大,可以选择3~5个品种。在相对大型的葡萄园中,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不同季节成熟的葡萄品种,如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各种植一些。选择葡萄品种时,首先要注重口感好,其次应注重好看,即适合观赏。

7 结语

当下,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质量,越来越注意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喜欢绿色无公害的产品。葡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爱吃的水果之一,其营养丰富,消费量巨大。为保证食品安全,无公害葡萄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葡萄的种植过程中应大力推广使用农家有机肥料,尽量少用或者不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常青,蔡之博,吕冬梅.现代设施葡萄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栗学平,包月侠.设施葡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