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与评价分析

2018-10-21张蔚青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体育

张蔚青

摘 要: 在近十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新课程标准体系在体育层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程序。但是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细化,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教学问题也不断凸显。因此,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入手点,从体育教学评价模式选择、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组织方法优化等方面,对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体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依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对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评估。

关键词: 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29-01

一、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概述

我国国家课程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又可称为CNC primary PE standard。一方面,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低年级学生应掌握基本身体活动方法及体育游戏。如体育游戏活动中多种形式的跑、攀爬、钻、走、跳,体育活动中小篮球等球类游戏,或者纵队看齐、立正等基本体操活动动作。

另一方面,针对高年级学生,其需要在掌握低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掌握更加复杂的体育游戏活动动作。如合作跑、持物跑、单脚连续向高跳跃等。同时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发展速度练习方法,如通过15s快速跳绳、50m跑提高自身发展速度等。

二、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体系构建

1、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应设置明确的体育教育目标。首先,通过体育有效教学,应培养小学学生养成健康意识及体育锻炼习惯,为小学学生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全面整合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体育课程有效教学,应提高小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理念。基于这一要求,小学体育教学人员应以小学学生运动兴趣为核心,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组织方案设置。

最后,以小学学生全方位发展为要点,将小学学生作为整体课程教学的主体。从多个层面出发,提高小学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创造意识及能力。同时依据小学生个体差异,从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层面制定层次化教学模式。保证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为保证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在基础体育知识的前提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人员可以师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形式,主动征询学生家长意见。即在后期总体评价模块开设家长评语撰写栏,了解小学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体育锻炼情况。

另一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可采取课堂即时性评价激励+课后评价激励模式。从肯定激励、尝试激励、期望激励、商讨激励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激励性评价维度。

此外,为充分发挥小学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主体作用,可在后期评价阶段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的方式。以“赠星星”或“送红花”等方式,开展“星星知我心”体验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优化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组织方式。

一方面,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最终课程教学效果不仅与小学学生身体基础、自身素质、硬件条件息息相关,而且与教学组织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具体课程实践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可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体育课程内容等因素,选择最佳教学组织方式。如在短跑课程教学阶段,培养小学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摆臂姿势及跑步节奏,是小学体育短跑课程教学主要目标。据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应在保证小学学生跑步速度的基础上,加强跑步姿势的训练。

另一方面,为提高小学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可采取教+玩的教学方式中,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效果。首先,采取命题发挥的方式,在某一项体育运动规范一定的前提下,设定体育运动量及锻炼目标。要求小学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项目及活动方式。

其次,采取课间穿插的方式,在体育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趣味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体育体操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组织小学学生根据音乐节拍,利用体操动作跳舞,提高体操课程吸引力。

再次,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可采取内外联系的方式,将内部体育内容与外部体育活动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最后,依据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可选择某一时间段集中讲解理论动作规范。随后将班级内小学学生划分为相同数量的小组,以理论动作规范为依据组织体育游戏。如在身体平衡技能规范讲解完毕后,小学体育教学人员可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逐步开展单腿跳接力、单腿站立、单腿跳跃等竞赛。通过教+玩的合理结合,可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此外,有效的师生信息交互,是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应针对某一问题或动作,主动询问班级学生的意见。或者主动暴露错误动作,组织班级内学生开展集中讨论,从而加深小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三、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课程效果评价

某试验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教学人员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了有效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三个月的实验,就体育课有效教学效果对该试验区小学100名小学生及4名体育教学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学内部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通过后期体育测试结果分析,该小学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在实际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人员应依据具体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设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断丰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教+玩体育课程组织方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为小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及体质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小英.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有效性教学[J].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5(2):255-256.

[2] 王蘭.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析[J]. 读写算:教师版, 2016(46):169-169.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小学体育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