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教材习题的策略

2018-10-21张冬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策略

张冬梅

摘 要: 教材中每一道习题的安排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我们要深钻教材、理解其编写意图,将习题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解答顺序、改变呈现方式、整合习题内容、加工创编、拓展延伸、渗透多方面知识等途径,把习题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有效使用;教材习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94-02

教材中每一道习题的安排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作为教师我们要深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用好、用活、用实习题上动脑筋、想办法。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审视每一道习题,掌握各个习题的训练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练习过程;有意识地深度开发教材习题蕴藏的资源,将习题的利用价值最大化,提高教材习题的使用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⑴调整解答顺序,强化练习的针对性

教材中的习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习题的解答顺序,以便让习题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习题对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有利时,我们可把这类习题作为新知教学中的复习题。如果习题用于学生练习的点评效果好,就可以作为讲评材料。如二上教材P15第5题呈现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错误,教材要求先判断计算是否对,然后“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其用意在于检查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此题若在新知教学后立即使用,效果不一定好。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把它搁置,待批阅学生作业后,针对学生的错误,再决定把这类题是作为练习讲评,还是作为下节课引入环节的复习来完成。这样处理,针对性会强一些,效果也会好一些。

⑵改变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习题的呈现方式不同,练习效果就不同,综合习题的特点以及要训练的知识点,我们把一些习题改变其呈现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表内除法(一)P25第8题:插图上画有6个热气球,每个热气球上坐了3个人,下面有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要用乘法来解决,两个问题要用除法来解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只呈现插图,然后让学生去搜集和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再解决。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自然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

⑶整合习题内容,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上的每一道习题都有它独特的设置意图,其主旨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新知。教材习题的使用通常有两个节点:一是新授课后使用;二是专门的练习课上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后习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取和整合,以期达到既定的目标和良好的使用效果。新授课后的习题要选取略微单一而且针对性较强的习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编和补充,以便通过练习对新知学习做到“堂堂清”。专门的练习课就要求我们有更高的整合习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练得有趣、练得出彩,才能达到 “以一当十”“精讲精练”的目的。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P50-52练习十一时,因为它是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的综合性练习,共有14道大题,如果挨个让学生做,不但时间很紧张而且习题的功能发挥不到位、目标也很难落实。因此,我们对这个练习的部分题进行了整合:①在第1、4、7题中各抽出三道题组成一道新的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发现每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再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运算顺序,最后让学生每组题中各选一道题进行计算后点评。②把第6、9题放到一起进行练习,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然后从计算顺序入手,強调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小括号。其次,从算式的读法入手,沟通这两道题的数学本质:一个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被减数、减数、加数、乘数除了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数表示,还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在用算式表示时有时就要用到小括号。通过整合,节省了时间,沟通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很好地帮助学生架构了知识体系。

(4)加工创编,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学中,为了弥补教材习题设计的不足,我们可以把习题进行适当加工改造或者创编补充一些习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数据、改变情境、改变问题、改变答题要求、改变已知条件等几方面进行创编。

如我们可以把整除的算式通过改变被除数或除数变成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可以对答题要求进行创编,如让学生把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创编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8÷4=2,创编: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问题进行创编。如有余数的除法P64 第2题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改编成“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至少拿走几个,才能使草莓正好被分完?平均每只刺猬分几个?至少再拿来几个刚好平均分给3只刺猬?”通过多种形式的创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5)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化、具体化占主导,其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都有待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拓展。教学中,对习题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就习题而言,同一道习题,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可以是顺向,也可以逆向,我们可以通过变换习题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针对50÷8=6…2,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8=6…2;50÷( )=6…2;( )÷8=6…( ),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几;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几……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总结计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方法。

其次,结合习题本身的特点,我们要从其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原理方面进行拓展延伸。例如,二下教材P70第8题,有玫瑰22枝,百合16枝、康乃馨10枝,用7枝玫瑰、3枝百合、2枝康乃馨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类题学生特别容易出错。认真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类题蕴含了著名的木桶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学具给学生讲一讲木桶原理,在学生理解了木桶原理后再去解决这类问题,效果就非常好。

再者,我们要充分利用习题中带*的思考题,进行拓展延伸。这类题有难度而且往往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思考题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6)渗透多方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新教材的习题设计,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重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使用习题时,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了除法竖式后,让学生结合其发展历史去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其次,要充分利用习题蕴含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价值的引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结合植树情境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结合发射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情境,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要想用好教材,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教师就要深挖习题、有效利用,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掌握知识,练出一片精彩。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二年级上、下册)

[3] 《浅析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功能》 何月丰.《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