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1”模式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2018-10-21黄志棉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阅读课高中英语文本

黄志棉

摘 要: 笔者从课前探究,问题导学,读后延伸三方面去探索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 “6+1”课堂模式;阅读任务;知识建构;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40-02

一、引言

王蔷教授提出,“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阅读是一个思维活动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 笔者以课本为载体,以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阅读文章,挖掘语篇的内涵,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从表层上理解文本,缺乏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和文化的辩证与传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阅读素养停滞不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由“要学生读”变成“学生要读”,是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思维品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培养的教学实践

高中生思维活跃,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笔者以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从导、思、议、展、评五个环节开展阅读课教学,以话题为主线,通过解读文本,将听说读写等技能与主题文化结合起来,深挖文本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运用课前导读、课中深读、读后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1.课前探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导)。

笔者充分利用“6+1”课堂模式中的“导”这个环节,运用了生动多样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每一个话题前,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围绕本话题去准备课前演讲内容,例如“人际关系类”、“社会热点类”等,学生发挥潜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故事分享,海报展示,猜谜等等,并提出问题与同学分享,师生就问题的合理性、回答的正确性等来打分。通过这种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这课前的五分钟是高效“6+1”课堂的基础,由学生的引入主题,除了课堂气氛热烈外,更多的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有了较深的理解。

2.问题导向,促进学生阅读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思、议)。

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逻辑清晰地思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而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学生从以往阅读课上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思辨者。例如,Book7Unit1谈了外国朋友Marty自强不息的故事,我针对00后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现状,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让学生谈谈他们遇到的困难,与Marty相比,他们又该如何办?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品味其内涵,从中得到激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I have a very busy life with on time to sit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In many ways my disability has helped me grow stronger psychologically and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I have to work hard to live a normal life but it has been worth it. Having a disability does not mean your life is not satisfying.”中体会到Marty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增强学生对身残志坚的理解,让学生阅读Workbook的阅读材料,讲述一个中国小伙子虽然患有怪病,但仍忍着病痛,在一个编辑的帮助下,成功出版了属于自己的书。从这句话引入“I fel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was beautiful and how wonderful it was to live in the world.”生生进行讨论,得出,人生在世,要乐观,心中有鲜花,身边必定是春天!在阅读两篇材料后,同学们对于Living Well有了更深刻的理解:Living well means living an independent life and not being defeated by illness,or stands for a good attitude towards difficulties等。比Living well means enjoying a good life and not suffering from illness. 理解深刻多了,这证明了剖析文本后,学生的阅读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这一部分是“6+1”课堂的精华部分,也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步。

3.读后延伸,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评)。

教师基于阅读文本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或任务,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在展示中,在互评里,学生学会解决某个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步是“6+1”课堂的升华部分,让学生各施己见,发挥潜能,巩固阅读成果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是一封建议信,信息含量大,是一篇训练细节题的好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写作模仿材料。笔者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限时找信息,同时,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是建筑师,如何为残疾人设计舒服的生活条件?在小组讨论后,学生记下要点,小组分享,尽管不太流畅,但只要学生开口讲英语了,就达成了初步的目标。根据口头展示的内容,学生围绕如何对待残疾人这个话题,编作文题,交换写作,这么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们都异常兴奋。作文题目编的有板有眼,例如:假如你是李华,是残疾人协会的一名主办者,今年底打算组织一次与外国残联的文化交流,参观我国残疾人的城市设施,写一封邀请函,告诉他这次活动的内容,准备的事项。

课后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章,课堂上分享。霍金正传、海豹人尼克传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音乐奇才贝多芬等成为学生们的最佳选择。我筛选出四篇文章,分给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资料做海报,宣传他们心中的偶像。任务明确而有挑战,学生参与程度高,对残疾人的处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正确地对待残疾人,同时学会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品质。

四、反思与展望

笔者借助灵活的“6+1”课堂模式,以话题为主线,将阅读与口语、语法、写作结合起来,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在导、思、议、展、评几个环节中,融入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利用学生间小组合作、个人探索、展示质疑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外各种优秀的篇章材料,结合话题,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悦读”,打开看世界的那扇窗。

参考文献

[1] 王蔷.2015.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16):6-7

[2] 张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英语教师, 2016(16)

[3]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4] 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2)94--98

[5] 李明远,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6(28):58-60

[6] 常廷雷,“如何激活英语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探析”,中学生英语高中教师版,201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阅读课高中英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