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8-10-21阿衣古丽衣明江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依从性健康教育

阿衣古丽?衣明江

【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生活干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干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建立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依从性

前言

糖尿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患者不仅需要接受有效的治疗干预也需要在生活中实施有效干预,摒弃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生活习惯[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临床中该类患者治疗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院外干预情况,与血糖控制效果密切相关。但近些年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对其疾病治疗与康复产生较大影响,应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态度应对疾病与治疗干预[2]。本研究在我院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方法,发现该方法效果较好,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法。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9~58)岁,平均年龄(37.49±16.58)岁,患病时间(1~13)年,平均病程(7.65±4.58)年,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例6例,2型糖尿病例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9~59)岁,平均年龄(37.63±16.49)岁,患病时间(1~13)年,平均病程(7.61±4.32)年,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例7例,2型糖尿病例2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价值。本研究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神志清晰,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正常;知情同意且配合良好。

剔除标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合并心脏病、肝脏病等并发症;配合度低。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患者检查协助、医嘱下达与转达、药物护理、疾病宣教、生活干预、心理干预等,所有干预措施均在门诊实施[3,4]。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进行强化:①健康教育:制作健康教育手册,该手册中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识、基本认知误区、胰岛素治疗方法与效果、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检测方法、低血糖症状,表现与危害、低血糖处置方法、生活干预方法8项内容,共24页,其中血糖检测、低血糖处置、生活干预、胰岛素治疗几项均配1-2幅插图以便患者理解。同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宣教内容与教育手册一致,但宣教结束后采取真实病例分析的方法强化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②心理干预:告知患者糖尿病为我国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发病人数较多,临床治疗效果一般较好,经有效治疗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心态积极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通过直接询问或询问家属的方式掌握患者的心理现状,如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及时记录并给予干预,以宣教缓解抑郁,以安抚缓解焦虑,对患者的担心焦虑进行疏导,引导其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干预,强化自我护理与自我心理调节干预,要求家属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积极的疾病观念与治疗观念感染患者,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评价指标

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干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由科室内患者的主治医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依从性进行评分,两项满分10分,分值越高则依从性越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以患者自主评分方式进行,最高10分表示非常满意,最低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评价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干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01,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之一且发病率较高,当患者不能主动积极的按照医嘱治疗并进行生活干预时,其血糖控制效果与治疗效果均将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5]。本文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口头宣教与手册印发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使其掌握糖尿病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晓度。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及治疗干预措施,在生活中积极防范,实施生活干预,从而提高其疾病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干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01。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建立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娜.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包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2):1097-1099.

[2]刘妍.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病情控制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03):364-365.

[3]张霞.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184-186.

[4]闫素晶.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3):298-299.

[5]賈桂花.三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 90-92.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依从性健康教育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