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连硬麻醉在中医肛肠科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观察

2018-10-21胡天宇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胡天宇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低位连硬麻醉的前后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中医肛肠科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给其进行低位连硬麻醉,比较其手术前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血压状况、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低位连硬麻醉科减轻患者的术后症状以及感染情况,使患者的血压状况明显改善,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性应用。

【关键词】低位连硬麻醉;中医肛肠科;手术前后疗效

肛肠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对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鞍麻等,但是术后疗效并不显著,随着麻醉学的不断研究,普遍认为低位连硬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可改善麻醉效果,使患者安全平稳,麻醉用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副作用少。本次对我院中医肛肠科的80例患者进行低位连硬麻醉,以便减少其术后不良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中医肛肠科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行肛肠科手术的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以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患者中有5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8)岁,病程为1-11个月,平均病程为(6.2±0.7)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低位连硬麻醉:取患者右侧卧位,双膝屈向腹部,给其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采用7号短针,之后用15号针破皮,采用16号硬膜外针穿刺,若是感觉韧性阻力消失可将黄韧带穿破。硬膜外腔出现负压,回抽无血以及脑脊液时将导管留置在头侧,指导患者平卧位。给患者注入5ml2%利多卡因,5min观察之后若患者主诉有脚热、发麻症状可继续注入0.2%地卡因、1.2%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5-10ml。术前30min给患者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0.1g鲁米那,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对患者的HR、BP、SPO2等进行密切监测。建立静脉通路,低位连硬麻醉后指导患者翻身仰卧,密切观察其各项指标,给患者注入3-5ml2%利多卡因,5-10min之后患者无全脊麻现象,若是患者运动神经以及痛觉神经受阻,继续使用0.2%地卡因和1.2%利多卡因混合溶液3-5ml,5min之后继续注入混合溶液3-5ml至患者无痛觉为止,进而开始进行手术治疗。若是患者直肠内手术以及肛管肌松要求较高,可继续使用混合溶液10-15ml,维持时间为1.5-2.0h,若是手术时间延长可继续使用5ml混合溶液直至手术结束。

1.3评价指标

记录手术前后的血压、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价生活状况[1],包括行走、饮食、活动等,分值为5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學处理

在软件SPSS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 )表示,进行t或者 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血压状况、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中医肛肠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肛肠疾病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术野范围增大,难度增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往临床上对肛肠类疾病采用痔瘘裂等手术治疗,如内扎外切剥术、复杂性高位肛瘘切挂术、乙直肠多发性息肉摘除术以及多侧切挂术[2],早期治疗手术选择直肠前突造瘘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以及低位大肠癌切除术等。近年来术中多给患者进行鞍麻、局麻以及低位连硬麻醉等麻醉方式,以便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身体的恢复。临床发现单一性的局麻药物对肌松治疗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局部麻醉会阻断感觉神经冲动,但是对低位直肠肿块、直肠前突、乙直肠多发性息肉、高位复杂性肛瘘以及耻骨直肠肌松的作用不明显,而且局麻可引起创面水肿,不利于创面的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鞍麻后患者常会有头晕等症状,增加治疗难度[3]。低位连硬麻醉虽然对麻醉师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而且有时给患者需要留置导管,但是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小,可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肌松效果较好。手术期间可根据患者手术的时间长短逐渐增加麻醉药物的剂量,延长麻醉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麻醉平面一般在脐部以下,可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降低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安全有效[4]。本文中对80例肛肠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的血压状况、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低位连硬麻醉在中医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可显著调节其血压状况,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的身体尽早康复,从而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中医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低位连硬麻醉科减轻患者的术后症状以及感染情况,使患者的血压状况明显改善,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方法娇,徐道昆,等.镇痛泵在肛肠外科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21(11):28.

[2]蒋先能,胡天俊,刘丕,等.切开挂线术结合中医治疗高位肛瘘58例临床观察[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8(12):108-109.

[3]蒋进广,杨柏林.吻合器痔固定术治疗环状脱垂痔麻醉方式选择(附90例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6,26(3):26-27.

[4]阮小蛟.腹腔镜TME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研究[D].温州医学院,2017,3(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