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门诊注射病人的影响

2018-10-21陈祥兰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陈祥兰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门诊注射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来我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注射的200例病人进行心理观察及护理。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程度,采取心理疏导、安慰解释等措施。结果:注射前作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疼痛紧张、减少晕针例数。结论:对门诊注射病人施以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患者增强对护士的信赖和安全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1]。

【关键词】 门诊注射 心理护理 门诊病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护理变的尤为重要,但人们往往只注重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而门诊患者特别是注射室患者由于停留时间短,心理护理很容易被忽视。但据笔者在门诊工作多年发现在治疗时出现的一些意外很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做好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门诊注射室是医院门诊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场所之一,是全院门诊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及做各种检查前做准备的医疗护理场所,具有病人集中、病种复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等特点,病人心理反应各不相同,护士工作繁忙。由于病人心理紧张、恐惧、对疼痛敏感,都十分恐惧打针、输液,不愿意接受治疗,而影响其治疗效果[2]。因此为了减轻病人这些不良反应,我们对门诊注射病人进行了一次心理护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注射前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整体护理普遍开展的今天,如何做好门诊窗口的工作值得探讨。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2018年5月来我院门诊注射的200例病人进行心理观察及护理研究。其中男89例,女112例,年龄6-73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在注射前进行心理护理辅导,另100例注射前没有进行心理护理。

1.2 病人心理状态表现

①患者大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惧怕疼痛,常出现自我保护动作;渴望安全、准确的注射。②疼痛、害怕注射中发生意外、晕针。③求愈心切,渴望奇效,很多病人因为病痛的折磨求愈心切,希望用药后马上见效。④迷信药物,产生依赖。有的病人迷信价格昂贵的药品,指名要注射某种药,也有渴望通过注射某种药物而产生奇效,或顾虑所用药物副作用大、效果不好等而自行停药延误病情,甚至执意要静脉输液。

1.3心理护理实施应因人而异。

由于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疼痛阈值各不相同,且注射时的疼痛是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药物刺激所引起的。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疼痛阈值 注射时的疼痛是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药物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疼痛阈值也有很大的差别。焦虑和恐惧时往往使疼痛阈明显降低,而心情愉快则疼痛阈提高。因此,对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病人心境转移,消除恐惧心理,提高疼痛阈。①儿童对打针具有普遍的恐惧感。对年龄大的儿童我们首先要有亲切感,表示出对他们友好、同情和帮助,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告诉他打针痛是轻微的,而不打针危害如何大,鼓励患儿坚强勇敢,使其配合治疗。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护士要在患儿家属摆好舒适姿势和体位后快速进行治疗,以减少患儿的不适感和恐惧心理。② 老年人 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因此,对老年患者应施以尊称,主动热情地与之交谈,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产生心理满足,从而改变对疼痛的敏感性。④有些病人的身体素质较好,对注射虽然不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恐惧,但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可能突发晕厥,所以我们对体质好的病人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心理护理。注射前要详细询问有无晕针史、药物过敏史等。⑤注射室房间布局要合理,治疗室和病区之间用大玻璃隔开,让病人看到护士的工作过程,使其放心。注射区和灌肠导尿区单间分开,避免病人做灌肠时产生异常的气味而增加其他病人的反感,并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注射区内用屏风隔开,以示对病人的尊重。病区内配有书架,放一些报纸、画报和儿童读物等,为候诊病人服务[3]。

1.4加强护理宣教,消除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心理。

我们利用为病人注射的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病人的病情和所用的药物,深入浅出地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病人对某些“好药”的依赖性。

1.5提高技术娴熟度,使患者产生信任与安全感。

肌肉注射时要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注药物慢。静脉注射时做到一针见血,严格执行注射中的操作规程,从操作举动上给患者以安慰,使其感觉到为自已注射的是一位和蔼可亲,技术熟练又认真负医护人员,从而消除不安全的心理障碍,而积极配合操作。

2 结果

100例注射前做心理护理、辅导、解释或轻抚背部,病人注射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与100例注射前没做心理护理的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门诊注射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后,不良心理有所消除,心理状态有所改善。

3 结论

上述数据反映在注射前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辅导、解释、心理安慰,可缓解病人对注射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病人注射时疼痛感。语言是护士心灵的表述,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把握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措词要谨慎、恰当;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和。美好的语言对病人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护士与病人家属交流的目的是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缩短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药物所不及的协同作用,为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门诊注射室是医院对外展示的直接窗口,护理人员自身的人文素养、服务态度及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而影响医院整体形象。这就要求门诊护士要不断增强自身人文素养,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尊重、热情、真诚的关心、引导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刘永玲,李华.接受门诊注射的学龄前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5,3(4):76.

[2]赵惠英;顾云芬;黄丽君;;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20期.

[3]李雅玲. 门诊注射室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9):1136-1137.

[4]藺京,姚静,闫抗抗,郭晓波.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