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10-21刘华珍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儿科满意度指标

刘华珍

【摘 要】目的:提升儿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一时间段内医院收治的96例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儿科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后针对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而观察组则使用改良后的留置针穿刺技术,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进行改良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儿科患者的病痛折磨,也提高了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指标;满意度

儿科在治疗和抢救患儿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静脉损伤及感染,提升用药效果,选择科学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非常关键[1]。本文观察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佳木斯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6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或营养供给;(2)患儿家长均自愿接受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全身皮肤有损伤或皮肤相关性疾病;(2)实施造瘘术后患儿;(3)接受光照疗法的患儿。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个月至3岁,平均(1.97±0.34)岁;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5个月至4岁,平均(2.01±0.4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患儿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使用一次性贴膜固定。

观察组以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患儿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穿刺血管,宜选择相对粗而直的血管[2]。具体操作如下:左手拇指、食指在穿刺点远端绷紧皮肤,固定拉直血管后,右手拇指捏住穿刺针的双翼,呈30°~45°角进针穿刺[3]。对于血管较细的患儿尽可能避免直接穿刺,见回血后,宜将进针角度减小,呈5°~10°角进针[4];然后左手中指绷紧皮肤,用食指固定外套管柄,右手拇指、食指回抽少许枕芯,同时将针尖退入套管内,用拇指和食指左右两侧持外套管柄按5°左右继续向前推,使枕芯和套管推进至根部0.1 cm时即可;此外,右手中指按压针柄,向左倾斜外套管柄,左手拇指按压并进行固定处理,最后缓慢拔出枕芯,妥善固定留置针[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留置针保留时间,其中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问卷总分设置为100分,得分超过8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5分为满意;得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穿刺成功判断标准:输注通畅,穿刺局部无渗血或渗液。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7.98±0.3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27±0.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静脉炎1例,感染1例;对照组患儿中渗液2例,静脉炎3例,渗血2例,感染3例。数据比较,观察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家长对穿刺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4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大力推广应用,为年龄较小患儿静脉药物治疗及营养供给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既保证了给药途径通畅,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6]。

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血管条件要求较高,穿刺需要选择粗而直、弹性好的血管,且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双手相互配合,退针芯的同时需加快推进留置软导管,工作难度较大[7]。速度过快时,极易导致留置针软导管弯曲,降低穿刺成功率,影响治疗效果[8]。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不足之处,明显提升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针保留时间。改良后的穿刺技术选择在血管最明显处后方0.2 cm处进行穿刺,保持针头与皮肤呈5°~10°角,针头进入皮下后,迅速减小角度,刺入血管,如回血正常,右手继续送管,左手继续按压患儿静脉穿刺部位,起到制动作用,保证穿刺成功率,避免针头脱出或刺入血管外部。此外,穿刺过程中,套管与针芯推进至根部0.1 cm时即可,有效避免繼续推进刺穿血管。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程度,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表明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丽,李艳丽,肖芹,等.改良留置针穿刺方法预防静脉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16,16(1):46-47.

[2]万丽.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9):784-786.

[3]李菲菲,吴月丽.不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5-97.

[4]蒋雨秀,谭丽华,李雄炎,等.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6):910-912.

[5]郑晓燕,门倩倩,郑超.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30-931.

[6]王新鹏,孙建华.静脉显像仪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内科困难置管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36-739.

[7]张艳秋,李丽.品管圈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5(18):74-76.

[8]丛梅.静脉穿刺正确拔针方法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8):66.

猜你喜欢

儿科满意度指标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