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10-21黄孝要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黄孝要

摘 要:科学教师应该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生活资源课程化,科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的科学学习既面向生活又面向科学。本文努力阐述怎么做“生活化”的初中科学教学,实现科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高效的科学学习提供有益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资源。科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需要用心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所发现,但缺乏有效的理解。为了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不能只停留在科学知识简单了解与运用,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承,而应更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关心学生对科学核心知识的真实理解,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动态,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努力使科学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科学教学具有有效的学习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科学教师要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比如实物教学、多媒体展示、信息提供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汽化”教学中,我先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有什么方法使洗过的衣服尽快晾干呢?这些是初中生,特别是住宿的学生,很熟悉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他们都有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所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男同学也不甘示弱,都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看气氛很活跃,从讲台桌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件湿衣服,笑着问他们,你们谁愿意上来,试试看怎么做让衣服尽快晾干。学生一看,湿衣服,觉得很有意思,纷纷举手,主动上来展示。本节课科学内容本身并不难,而且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课堂教学设计,努力设计真实的生活问题,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科学知识不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需要提炼,获取科学的科学知识,所以科学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最后有科学知识的提炼。

二、开设“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学会探究、领悟科学真谛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学校科学组每学年开展科技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综合探究活动,结合科学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纸盒、棉线做出“土电话”;用筷子和金属丝制成比重计;用泡沫球制成月相演示球、用玻璃瓶和细玻璃瓶制成形变演示仪;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把各自的小制作带到教室里展示或者放在校园里向全体学生展示。通过系列的展示、竞赛、交流、评比活动,学生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感到非常自豪,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在开灯的瞬间容易损坏。学生有电学知识储备后,会思考是否是电压升高造成的。据此,引导学生思考谈论,可以得出相应的电学知识。

串并联可以让学生观察路灯,思考路灯的连接方式。学生第一反应是串联,因为它们会同时亮,同时灭。但仔细思考,会发现其中一盏路灯不亮的时候,其他路灯是正常发光。学生根据科学知识,知道肯定不是串联,而是并联。那为什么会同时亮,同时不亮,是开关接在干路上。用生活的例子,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而且对生活中电学知识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我校地处农村,农民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塑料大棚,这是很好的科学综合探究材料。我们科学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组内合作,从多方面了解、认识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学生认识到塑料是透明物体,光容易进入大棚,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同时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传进去的热不易散失,使棚内温度升高,保持植物生长的温度,并由此加深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大棚里有自动喷灌设备可节约用水,从而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还了解到大棚顶上如果有积水,要及时清除,因为水也能成为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烧伤植物。通过农民介绍大棚蔬菜的气肥增产原理,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周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很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方式与评价“生活化”,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确立了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要求教学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状态。现代教学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作为学生和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师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生活和成长。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从师生的情感与需要出发,关注师生的生活,真正體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

初中科学教学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受制于生活实践经验,传递着生活的内容和意义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与以往的教学“从天上降到地上”不同,由于植根于生活实践,使教学“从地上升到天上”,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自我的存在,教学因此而具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摆脱教学效率低、脱离实践、脱离生活的“沙漠”状态。

“生活化”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性的科学教学模式。新课程科学标准下的科学教学,应重视“生活化”,研究“生活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王耀村.初中科学——情境题·探索题·应用题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温州新星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