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10-21胡敏玉
胡敏玉
【摘 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1月10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分娩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分娩质量(产程、分娩疼痛以及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前、产后心理健康(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潜伏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明显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关键词】穴位按摩;自由体位分娩;初产妇;分娩质量;心理健康
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其中自然分娩是一种健康的分娩方式,不主张过多医疗干预,可使母婴获得较大收益。初产妇由于首次分娩面临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困扰,而且初产妇的产程进展缓慢[1],需要选择合理分娩指导。目前,临床分娩体位多选择仰卧体位,虽然仰卧体位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宫口扩张、胎位和监护胎儿情况,及时了解产程进展,但仰卧体位不利于骨盆扩张,增加胎儿下降阻力,增大分娩疼痛和产妇各种不适,并延长产程。研究表明,自然分娩期间使用自由体位可减少护理干预,促进产程进展,分散产妇注意力,满足产妇身心要求,提高分娩舒适度[2,3]。穴位按摩遵循中医经络理论,采取手法操作,缓解宫缩疼痛,并能减轻宫缩乏力,促进产程进展[4]。本研究拟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产科护理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1月10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19~35岁,平均(26.43±3.4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6±1.12)周;分娩前体重指数18~24 kg/m2,平均(22.14±0.86)kg/m2;新生儿体重2.5~4kg,平均(3.36±0.31)kg。研究组年龄18~33岁,平均(26.09±3.27)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4±1.07)周;分娩前体重指数18~24 kg/m2,平均(22.23±0.79)kg/m2;新生儿体重2.5~4kg,平均(3.32±0.34)kg。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期体重指数和新生儿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并与初产妇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①自然分娩顺利;②规律宫缩且逐步增强;③宫缩持续30s左右,间隙5~6min;④宫颈管逐步消失,宫口进行性扩张等。
1.3排除标准 ①骨盆内外径异常,生殖道畸形,妊娠并发症以及其他阴道分娩禁忌;②精神、心理异常,沟通障碍;③应用镇痛药物或者其他镇痛措施;④自然分娩失败,或者中途强烈要求剖宫产;⑤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等。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分娩体位,并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胎心监护、心理护理、腹压及呼吸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具体如下。
1.4.1穴位按摩 潜伏期用掌面顺时针按摩关元穴,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合谷穴;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用掌面顺时针按摩中极穴,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合谷穴、三阴交。按摩时多与初产妇交谈,保证力道柔和,按压手法平稳,避免增加初产妇不适。子宫收缩间隙停止穴位按摩,并嘱咐初产妇进食高能量、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
1.4.2自由体位分娩 根据初产妇舒适度,选择个性化的自由体位,具体如下:①坐位:坐在分娩球上,双脚放于支架上,双手握紧扶手,上下弹坐,或者左右摇晃;②站位:双手握紧扶手,靠墙站立,双脚宽度以初产妇感觉舒适为宜;③蹲位:地面放置坐垫,靠墙蹲坐;④跪位:双膝跪于软垫,抱紧分娩球,头贴球,轻轻晃动;⑤俯卧位:分娩球放于软垫上,初产妇上半身俯卧于球上,腰部轻柔晃动。当子宫口开全,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或者半坐位接产。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娩质量和产前、产后心理健康变化。分娩质量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分娩疼痛(潜伏期及活跃期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心理健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表示。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两组产程比较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潜伏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兩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两组产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妇产科学发展和人们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分娩理念及分娩方式亦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传统分娩体位要求初产妇在分娩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姿势和体位,容易诱发疲劳感,增加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刺激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分娩,甚至引起难产。传统分娩体位增加第二产程和引导助产率,而自由体位可分散初产妇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分娩疼痛,树立分娩信心,改善妊娠结局[5,6]。祖国医学认为,血为阴,气为阳,妊娠期气血旺盛,临产时小腹重坠,宫门扩张,胎儿娩出,分娩期间气血消耗,应激增强,致气血紊乱[7]。因此,采取科学分娩体位和中医护理技术对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娩质量影响家庭幸福,也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潜伏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提高了初产妇的分娩质量。穴位按摩来源于中医经络腧穴学理论,采用特定手法施治,刺激穴位,达到驱邪扶正、通经活络之目的。关元穴具有提高痛阈,减轻分娩疼痛;合谷穴是阳明经原穴,调理气机、镇静止痛和通经活络;中极穴乃足三阴和任脉之会穴,具有益肾兴阳、止痛通经作用;三阴交具有通经活血、流通气血。诸穴合用,共奏通络活血、解痉镇痛、催产之功效。临床研究表明,穴位按摩可改善分娩疼痛[8],促进产程进展,降低不良应激反应[9],改善分娩方式,降低对新生儿不良影响等[10],其机制可能与上述穴位作用有关。研究组分娩质量优于对照组的原因还与自由体位分娩有关,其相关机制可能是:①有效预防和减轻妊娠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有利于规律宫缩;②自由体位可轻微改变骨盆大小及其形状,促进第一产程胎儿头部处于有利位置,亦有助于第二产程胎儿俯屈、内旋转以及下降,促进产程进展[11];③仰卧位转为坐位或者站立位可增加宫腔压力,提高产力,缩短产程;④自由体位易使胎儿的纵轴和产轴保持直线,利用胎儿自身重力压迫宫颈,刺激缩宫素分泌,促进宫口开张,加速产程[12];⑤自由体位充分发挥初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其呼吸、用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降低并发症等。
初产妇分娩面临较多不良刺激,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分娩结局。本研究显示,两组产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心理健康。分娩疼痛是影响初产妇心理的重要因素,穴位按摩提高痛阈,减轻活跃期疼痛强度,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13],另外,穴位按摩还可加强与初产妇的交流,分散注意力,改善护患关系等,均在一定程度缓解不良情绪。自由体位分娩贯彻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分娩期间初产妇可根据自身舒适度调整用力体位,控制自身行为,体现了分娩的主人翁意识,缓解了分娩不适。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改变传统观念,结合中医护理理念,实行个体化、人性化的自由分娩体位,提供更加完善的分娩服务模式。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穴位按摩手法较为单一,缺乏理想的自由体位分娩等,是为本研究局限,需不断完善、改进。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有效缩短初产妇自然分娩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降低活跃期VAS评分,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侧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分娩质量,同时降低产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了心理健康,值得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Bassi M,Delle Fave A,Cetin I,et 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depression from pregnancy to postpartum among primiparous and multiparous women[J].J Reprod Infant Psychol,2017,35(2):183-195.
[2]郑新燕.自由体位在改善产妇分娩疼痛感及分娩效能感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567-2569.
[3]米丽邦古丽·吾布里,马瑛,丁桂凤.自由体位分娩联合自然娩肩法对妊娠结局和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9):66-69.
[4]陈君然,刘加胜,刘明会,等.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用于初产妇临床镇痛分娩的协同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5):3392-3395.
[5]潘绵绵,李清娥,蔡雅情.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对初产顺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6):465-466.
[6]吕海荣,刘葵,刘晶.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5):77-80.
[7]朱青,平燕.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25-126.
[8]李明先.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对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2):65-67.
[9]瞿伟莉.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前列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2017,32(3):481-483.
[10]杨洪萍.穴位按摩联合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情况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1):108-111.
[11]江小霞,徐捷,谢丽君,等.第二产程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5):798-801.
[12]张喜梅,吴娜,厉跃红,等.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自控感与分娩结局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7,17(5):59-61.
[13]Schlaeger JM,Gabzdyl EM,Bussell JL,et al.Acupuncture and Acupressure in Labor[J].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17,6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