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
2018-10-21杨瑞静
杨瑞静
摘 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博大精深,要想演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将古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本文以中国古诗词《渔翁》为例,从创作背景、音乐本体、演唱探究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背景的整体认知
(一)古诗词《渔翁》的词作者
郑燮,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清代著名的才子,祖籍苏州,江苏兴化人。郑板桥三岁丧母,后来由乳娘抚养,他天资聪慧,三岁开始识字,八九岁在其父指导下写文章,十九岁考取了秀才,二十三岁娶妻结婚,三十岁时其父去世,当时他有三个孩子。由于生活贫苦,不得以卖字画为生。四十岁时中了举人,四十四时又中了进士,后来做过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书画和诗词。正所谓“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便是对其最精确的赞颂。《渔翁》这首词是选自他《道情》十首里面的其中一首。全文如下: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二)古诗词《渔翁》的曲作者
王震亚对这首道情《渔翁》进行了整理记谱并为其编配钢琴伴奏。王震亚是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44年,在国立音乐院作曲系随江定仙学习。在校的时候参加了山歌社,并潜心研究、整理编配民间音乐。1946年著有《五声音阶及其和声》一书,后来又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他著有很多作品,如为琴曲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琴曲改编的管弦乐曲《龙翔操》、《潇湘水云》以及《中国古代歌曲五首》等。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的音乐本体分析
(一)旋律部分的分析
这首曲子为C羽五声调式,整首曲子以“羽”音贯穿全曲,乐曲一开始“羽”音开始,最后以羽音结束,通过分析乐曲,发现作曲家对这首作品的精心构思,作曲家巧妙的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语言。曲子为4\4拍,在行板中进行,钢琴部分在缓慢平静中进入,以“羽”音开始,2小结的钢琴为引子,渲染全曲气氛。第3-5小节旋律声部进入,为“起”句,也是全曲“主题句”,第6-9小节为“承”句,开头几个音和第一句是相同的,后面又不断地发展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0-12小节为“转”句,旋律部分和钢琴部分都发生了变化,钢琴部分的节奏织体变成了震音,音乐力度也变成了强,第13-16小節为“合”句,暗含主题动机,呼应全曲,最后第17-22小节为尾声,在稍慢速的1小节的连接过度后,以由强到渐慢再回原速的力度速度的“主题句”结束,总结全曲。
(二)伴奏部分的分析
钢琴部分在全曲中交相呼应“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引子部分钢琴的旋律很有音乐性,“起”句的时候钢琴部分呼应着旋律声部,对音型和节奏独创性的运用,形象的描绘了老渔翁的形象,“承”句的时候,连续的八分音符生动的刻画出了来来往往的扁舟和没有任何牵绊的渔翁,“转”句时,作曲家巧妙的运用震音,生动的刻画出了天上的沙鸥星星点点和水里的清波一层一层变远的美好景象,“合”句时,钢琴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八分音符配合主题,衬托音乐和旋律,进入尾声后,运用了八分音符和休止符以及两个5连音,生动的刻画出了一霎时波摇金影的景象,最后一句重复引子部分的旋律,交相呼应,总结全曲。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的演唱探究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用声一定要圆润含蓄、柔美连贯,表达感情也应该是含蓄委婉的,其次还要注意韵味美。演唱这首《渔翁》时,在开始演唱前整个人应提前进入状态,钢琴部分一进入,脑海里面的画面感已经形成,气息调整好,第一句“老渔翁,一钓竿”演唱时应将气息下沉,用高位置弱声轻轻吟诵出来,要将“老渔翁”的形象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第二句“靠山崖,傍水湾”,气息不要断,要保持连贯,尤其要注意“湾”字的韵味,可以适当运用“润腔”,要通过声音交代渔翁的状态以及他周围的环境,“扁舟来往无牵绊”这一句,用中强的声音吟唱出来,这一句尤其要将“无”、“绊”字的韵味表达出来,“沙鸥点点清波远”这一句声音力度上用强,但是一定要饱满,唱“点点”时要将气息和高位置结合好,咬字时,字头咬完以后应松掉,但是要保持住腔,“远”字归韵为“an”,用声要将清波远的意境表现出来,“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这一句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前一句正常速度,后一句应稍慢,“寒”、“晚”要润腔归韵,“一霎时波摇金影”这一句要注意情绪变化,速度应慢而不拖,要注意“时”、“金”、“影”的润腔归韵,“蓦抬头”这一句用声要强而饱满,气息要控制好,在“头”字最后一个音要弱,“月上东山”要将气息保持好,声音渐弱,速度渐慢,到“山”字回原速,“上”、“东”字要将他的倚音唱好,“山”字要润腔归韵,并且做减弱处理。
[参考文献]
[1] 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陈泉.试论声乐演唱中气息,力度与音色的表现力[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3] 韦歌.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韵味把握[D].河南:河南大学,2016.
[4] 贺小花.千年的穿越永恒的经典-窥探中国古典诗词歌曲[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