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操作技术在数控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1杜秀芝
摘要:针对高精度和复杂曲面的零件加工,目前都使用数控机床来加工。为了减少零件的报废率,可以先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加工,进行程序校验。UG软件编程和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如零件图的建模、自动编程、仿真加工、实际操作加工等全过程。通过灵活适用虚拟操作,针对多种多样的数控程序都能着眼于全面加以检验。技术人员一旦察觉到偏差性的反馈信息,那么对此就要着眼于纠正。具体在涉及到现阶段的虚拟仿真操作时,如果能全面引进虚拟仿真操作,那么有助于防控碰撞故障与干涉现象,在此前提下显著优化了数控加工应有的实效性与精准度。
关键词:虚拟仿真操作; 数控实践教学
进入新时期后,数控技术正在全面适用于当前现有的实践教学,在此前提下诞生了多样化的数控操作方式。在目前的现状下,数控实践教学在客观上不能欠缺虚拟仿真作为其中必需的手段,进而从源头入手转变了原有的数控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仿真软件APP,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数控系统,模拟零件的加工过程。与传统模式相比,建立于虚拟仿真手段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缓和当前阶段的设备昂贵以及资金短缺疑难,进而显著强化了同学们针对数控操作以及数控学科原理的全方位认识,上述举措有助于培育理性化的认識并且增强了同学们拥有的实践与操作水准。因此,针对数控仿真软件有必要将其灵活适用于现阶段的数控教学,通过运用此项举措来节省资金与其他成本,提升综合性的数控教学实效。
一、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实践教学优缺点
与传统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具备相对更高的机床购买价格,而与之相应的机床类型也呈现繁多的趋向。因此在当前的数控教学中,针对实践教学如果单纯依赖于数控机床,那么通常来讲都会耗费相对较高资金与其他成本。与之相比,针对实践教学如果能够凭借虚拟仿真软件予以全方位的展开,那么有助于节省总体上的成本耗费,此项举措也有助于提升当前现有的实践教学成效性。这是由于,处于虚拟氛围中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现为更优的整体教学效果,对于机床遭受损毁以及产品粗糙等不良状况都能着眼于全面加以避免。
二、虚拟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实践使用
在数控实践教学中,虚拟机床仿真软件是以计算机为载 体模拟加工全过程的。仿真软件操作流程如下:首先进行毛坯定义,然后进行工件装夹和压板安装,再次进行基准对刀和安装刀具,最后进行机床手动操作、程序校验。数控仿真软件碰撞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就会产生报警提示,降低操作失误率。于当前高校增设多种数控教学课程,实际参与到数控机床实习当中的学生越来越多,且数控机床价格开始上升,精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将数控仿真软件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进行数控机床编程优化,加强实践操作培训,能有 效地解决相关矛盾与问题。这样不但能够防止操作失误,损坏机床设备,而且操作者还能在仿真机床的操作中获取真实感受,处理了数控机床设备不足的问题,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三、数控虚拟仿真操作软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数控仿真软件针对数控理论学科的传统教学流程着眼于灵活加以优化转型,针对师生当前现有的课堂状态也能显著实现全方位的改进。然而不应忽视,数控软件在根本上仍然属于模拟性的加工软件,学生如果要获得亲手实现机床操作的切身体会,那么仍需致力于亲身投入该学科的实践,进而给出了逼真性与直观性的感受与体会。具体在涉及到当前的数控教学时,教师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还需予以全方位的转型,通过运用此项举措来增强学生现阶段能够达到的编程技能以及其他操作技能。具体在实践中,学校针对自身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日常教学进度都要致力于灵活加以调控,其中涉及到金工实习以及仿真软件操控等,通过运用上述举措来显著强化数控操作能够达到的综合实效性。除此以外,对于数控仿真涉及到的各项操作工艺也要加以适当改进,尤其是其中的切削加工与其他操作步骤。在此前提下,学生就能在根源上摆脱单纯依赖于仿真软件的不良倾向,从而紧密衔接了仿真训练学习以及日常性的机床操作。
四、结语
在高校数控实践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想 切实地优化数控机床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从软件应用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针对数控软件本身具备的实效性能够着眼于全面加以改进与优化。与此同时,数控仿真软件在客观上也能运用模拟方式得出当前现有的二维图像以及三维图形操控流程,在此前提下借助模拟操作的途径与方式来优化教学实效性。在数控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数控编程必须建立于分析零件工艺的前提下,进而显著优化了合格率以及生产率。
参考文献:
[1]赵飞.试分析数控实训教学中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
[2]邓春丽.探讨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6,(2).
[3]马永丽.浅谈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161.
[4]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手册[K].2004.
基金项目:(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gx01315;(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YJY201706);(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YJZ201703)
作者简介:杜秀芝(1983),女,安徽萧县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