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项目深圳市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组织分析探究
2018-10-21时凯
摘 要:深圳市现代有轨电车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中标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BOT项目及同步实施工程,并于2015年8月与深圳市龙华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正式签署合同。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是深圳市首个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且是全国首个采用BOT模式进行项目投融资、建设、20年特许经营、移交的有轨电车工程。本项目是轨道交通建设+运营BOT模式全面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极具示范性、开拓性、代表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该项目于2017年10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止2018年5月13日,累计运送旅客366万人次,日均1.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3.3万人次,位居国内现代有轨电车前列。通过对其试运行组织及正式载客开通试运营以来的实际情况分析龙华电车运营组织,为优化运作模式及同行业设计运营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关键词:BOT项目;深圳市;现代有轨电车
一、运营组织优势
(一)系统设备方面
1.系统设备集中、集成化,监控项目少,重点突出
电车相较于地铁,其设备系统相对较少,且设备高度综合集成,综合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行调工作站、SCADA工作站、广播、PIS、时钟、CCTV、无线通讯、AFC系统等12项系统,减少了屏蔽门、闸机、隧道射流风机、车站空调通风系统、车站FAS系统等的监控。使各专业调度更专注于最关鍵设备的监控,更有利于保障行车运营及设备运行安全。
2.信号系统相对简单实用,针对性强
电车的运行采用人工驾驶、目视行车的模式,体现在信号系统中,没有ATO、ATP的系统设置和运行模式,只有唯一的人工驾驶模式,调度在行车组织、故障处理时,减少了因列车驾驶模式不同而带来的故障处理方式不同的判断时间和决策时间,有助于调度集中精力专注于故障排除本身及行车组织调整方案的决策,间接的减少了对乘客服务的影响,保持了运营服务质量的连续性。
3.通讯移动公网,减少建设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
电车运营通信系统基于联通设备运营商公网建设而成,租用运营商3G/4G公共无线网络,应用于无线手持电台、无线调度台,满足各项调度指令的下达及各项运营信息的收发等运营生产任务。无需如地铁要建设相应无线通信基站,减少了建设成本及运营人力成本的支出,同时也减少了设备检修维护成本的支出。
(二)设备维护方面
1.运营设备成品技术成熟,运营安全得到保障
有轨电车运营设备,从道床、钢轨、道岔、转辙机、信号机到供电设施、车辆转向架、车辆制动系统等,均采用轨道交通成熟技术,均是在此的基础上的针对有轨电车特点的技术更新和技术适应,相对于云轨等新兴中运量公共交通方式具有技术成熟稳定、运营安全可控的显著优点。
2.减少了设备维护项目,缩短维修周期
综上所述,有轨电车运营系统设备综合集成、需维护的项目少,在检修保养等保障运营服务方面,各系统维护所卡控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集中资源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减少了新技术所带来的维护保养方面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在设备技术更新的和修程优化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维保周期,加快车辆等系统的恢复时间,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显著的体现。
(三)人员方面
1.正线及车场一体化运作,节省生产人力成本
地铁及轻轨的行车组织主要分正线和车辆场调度指挥机构,基本均采用四班两运转或五班三运转的值班运作模式,正线及车场一个班组综合需要12人,而有轨电车正线及车场一体化运作,两者合二为一,一个班组3人,每名调度员兼顾地铁四个岗位的工作,一岗多能。在人力成本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取消了正线调度与车场调度行车信息的交接,减少了两者之间行车调度指令发布、接收的中间环节,也降低了调度指令漏接、错接等造成行车安全事件的风险,提高了组织效率。
2.委外设备保养,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营服务质量
BOT项目所遵循的市场化运作理念,决定了有效调配使用现有资源并节省各项成本支出的工作整体方向。现有的车辆及电梯维护保养、列车检票员、站场及天桥保安保洁、轨行区绿化等均采用委外方式。避免公司部门组织结构成员平面化发展的不利趋势,管理更为直接高效,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价更为畅通和有效,在此前提下,所影响乘客运营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也有效的得到保障考核的条件。
(四)安全方面
1.应急处置更能保障乘客安全
龙华电车线路敷设在现有公路的绿化带中,且均为地面段,在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对迫停区间的列车进行紧急疏散时,相对于云轨均为高架线路,电车全地面或少有高架区段的线路设置环境条件,在乘客疏散时,更能保证人员的安全,避免了在疏散时乘客心里不安全不确定先决意识的影响,和高架疏散不可控次生危害发生扩大事件影响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疏散安全风险。
2.没有造成社会安全事件的先决环境条件,负面影响小
电车全地面开放式运行环境,避免了市民激进行为活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不存在威胁跳桥及地面充电轨触电等情况的发生,即使有部分社会人员阻碍电车通行,公安也可迅速到达现场处理,有效的利用政府既有资源。
3.充电轨充电功能设计安全,降低充电轨高压防护区域内的伤害风险
龙华有轨电车供电采用车辆超级电容设置,电车通过站停时间受电弓接触充电轨充电的方式储存电能,在区间无接触网或充电轨设置。且站台区域无电车时,充电轨装置检测不到电车顶部的充电电子标签,充电轨不进行放电。这种安全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接触网或接触轨一直带有高压电,能有效的防止异物或人员触碰充电装置造成设备及人身损害和伤亡的事故发生,安全运营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不利因素与措施
(一)运行环境受到路面交通及行人的影响和制约
电车运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道路交通及行人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道路交通和电车轨道交通相互影响的发生可能性。
通过定期进社区、学校等活动;通过站台和客室广播、视频,以及地方广播媒体、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乘车出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市民乘车安全意识、了解电车运行特点等,最大限度的减少电车与机动车、行人的冲突事件的发生。
通过在电车线路外侧、沿线工厂居民区聚集区域等较易发生人员横跨电车轨行区、社会车辆闯入轨行区的线路加装防护栏和警示标识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对电车的运营影响。
通过电车路口协警、义工等社会力量的支援,定期进行培训和安全宣讲,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共同保障电车运营组织安全。
(二)人员机构精简,互控方面存在安全风险
单从调度组织指挥方面看,行车、设备、客服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均只有一人负责,缺少“他控”、“互控”的安全制度保障,增大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运营风险。通过培训,使得各岗位熟知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并按其他岗位上岗要求进行理论实操考试,使得每一名调度都能胜任各个调度岗位的工作,避免因不懂其他专业调度的知识而延误故障事件处理时机,扩大影响范围。
(三)无安检设备及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电车车站无站务人员也无安检人员使用安检设备检查乘客携带物品,对匕首、枪支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可能造成的安全事件和伤害,其防范方式和方法还有待研究。仅仅依靠市民或乘客的个人素质,无法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反恐防范工作形式较为严峻。
通过在大客流车站、终点站等配备安检设备和安检人员,进行乘客安全检查;设置电车安全巡防员,随机搭乘电车在客室进行巡视检查;电车检票员加强安全反恐意识,在履行本职工作职责的同时,进行客室巡视检查,对发现携带危险品、违禁品等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佚名.深圳地铁集团中标龙华现代有轨电车BOT项目[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5(3):49.
作者简介:时凯(1979-),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工程师,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研究学科: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