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春季通化市四次大到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2018-10-21张彤郭俊廷崔忠强

科技风 2018年24期
关键词:物理量场环流形势

张彤 郭俊廷 崔忠强

摘 要:本文利用micaps数据对2015年春初通化地区的四次过程的高低空及地面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17”暴雪是高空低涡配合海上气旋影响;其他三次天气过程是高空低涡配合西南倒槽北伸影响。而对于西南倒槽型的降水,倒槽强度越强,北伸越远,降水强度越强。四次过程850hPa均有西北急流,“2.17”暴雪低空西北急流的持续维持是造成降水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其他三次天气过程的水汽来自陆地。通化南部山区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也为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关键词:春季强降雪;四次过程对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

1 绪论

春季暴雪是吉林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与其伴随的还有寒潮、大风、以及冰冻等一系列气象灾害。春季一次降雪过程中通常会有雨、雨夹雪、雪等几种不同降水相态共存。天气学上定义一次暴雪过程除考虑总降水量,还综合考虑不同相态降水的量级以及积雪深度等要素。本文对通化市2015年初春四次区域性雨夹雪转雪的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这里仅考虑降水总量,试图总结出通化初春强降水的共性及特性,找出大到暴雪空报原因。

2 标准定义以及资料的选取

通化地区6个观测站中出现站次≥2站,24小时降水量≥5mm,或全区平均降水量≥5mm定义为大雪过程;6个观测站中出现站次≥2站,24小时日降水量≥10mm定义为暴雪过程。本文选取2015年2.月16-18日、2月25-26日、3月2-3日、3月8-9日四次降水过程。

3 过程概述

2月16-18日全区平均过程降水量为12.9毫米,辉南、集安大雪,梅河口、柳河、通化、通化县暴雪。预报结论为全区大雪;2月25-26日全区平均过程降水量为5.0毫米,柳河大雪,没有出现暴雪。预报结论北部小雪,中部中雪,南部大雪;3月2-3日通化全区平均过程降水量为6.1毫米,柳河大雪,集安暴雪。预报结论北部大雪,中部及南部大雪;3月7-8日通化全区平均过程降水量为4.4毫米,梅河口、柳河大雪,没有出现暴雪。预报结论集安中雪,其他县市为大雪;从四次降水过程的预报结论看,只有2月25-26日这次过程报得稍小,其余三次过程预报基本一致,但降水实况却相差很大,只有第一次过程预报准确,而后三次过程均出现空报、漏报情况,下面从实况及预报场分析原因。

4 环流形势场对比分析

4.1 高空500hPa形势对比分

四次过程均为高空槽东移,环流经向度不断加大,高空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南下注入低槽,使槽不断南伸,最后与北方冷空气脱离形成切断低压。但切断低压的位置与强度有很大差别。高空低涡中心的位置:过程1明显最為偏南,中心位于42°N,过程4冷涡明显最为偏北中心位于55°N。而过程全区平均降水量:过程1为12.9毫米,过程4为4.4毫米。这说明春季降雪强度与冷涡位置有很大关系:冷涡偏北,降雪量偏小;冷涡偏南,降雪量偏大。

4.2 高空850hPa形势对比分析

四次降水过程850hPa均有急流和切变存在。过程1:2月16日20时低空西北急流于在河北山东一带建立,17日08时移至吉林西部、辽宁中东部并再次加强并且稳定维持在此。15日20时河北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切变线生成,之后发展成闭合的气旋式环流,17日08时北移到通化北部。整个过程气旋式环流均在西北气流的左前方,这是由于急流左前方具有强烈的气旋式风速切变。可以看出强降雪发生时通化地区正处于西北急流的左前方,有强烈的辐合上升。西北急流输送了大量冷空气。过程2、3、4:降水发生前,均有低空华南急流建立并稳定维持,为降水提供水汽。强降水发生时也都伴随着西北急流的建立,西北急流起到动力强迫抬升以及输送冷空气的作用。强降水往往发生在西北急流与西南急流之间的切变线或气旋式环流附近。可以发现过程1的西北急流强度明显更强,持续时间也更长。

4.3 海平面气压场对比分析

过程2、3、4的地面系统是西南倒槽。由于此类天气水汽条件较好,因此一般降水强度较强。过程3倒槽北伸最远并且发展成气旋。后三次过程中降水强度最强的是过程3,这说明降水强度与西南倒槽的强度及其北伸到达的位置有关,倒槽强度越强,北伸越远,对吉林南部即通化地区造成的降水越强。过程1的地面影响系统来自于东海的气旋,但由于海上水汽条件更好,温度更高,这也是过程1降水量级明显大于后三次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次过程均有低面高压裹挟冷空气东移影响我区,而且高压源地十分一致均在阿尔泰山北部。地面倒槽或气旋会带来充沛的水汽,遇上较强的冷空气与之配合,就会产生较强的降水。

5 物理量分析

(1)水汽条件对比分析。过程1水汽在东风回流作用下输送到通化地区。过程2、3、4的水汽是通过华南急流分裂产生的急流波动输送的,水汽来自陆地。

(2)动力条件。垂直速度剖面分析:过程1降雪开始前,整层大气都处于上升运动区中,为大到暴雪提供有利的动力机制。大值中心集中在500hPa,后期强度有所减弱,16日20时强降雪开始后,上升运动逐渐转为下沉运动。后三次过程整个降雪期间都存在上升运动。过程3降雪发生前期700hPa以下为强辐合区,700hPa以上为强辐散区。降雪发生后期辐合区向上扩展至400hP。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利于加强低层辐合和对流上升运动。此外,由于通化地处吉林南部山区,地形北高南低,低空西北急流在此遇到山脉阻挡被迫抬升,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6 小结

通过对2015年春季四次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切断低压中心位置越偏南,斜压性越强,降水强度越大。(2)四次过程850hPa均有西北急流,它的作用是输送冷空气,提供水汽辐合上升的动力条件。过程1西北急流的长时间维持是造成降水时间长的重要原因。(3)过程1的地面影响系统来自于东海气旋,造成降水的强度更强。过程2、3、4均是来自西南的倒槽,降水强度与西南倒槽的强度及其北伸到达的位置有关,倒槽强度越强,北伸越远,对吉林南部即通化地区造成的降水越强。(4)过程1水汽来自海上,通过气旋东部的东南急流输送,水汽较为丰富。过程2、3、4的水汽来自陆地,是通过华南急流分裂产生的急流波动输送的。(5)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以及整层大气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大到暴雪天气的动力条件。(6)通化南部山区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也为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长胜,王盘兴,杨秀峰,等.东北地区暴雪天气的统计学划分方法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地理科学,2012.

猜你喜欢

物理量场环流形势
2015—07—29山西省晋中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1月22—24日维西县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海东地区一次冰雹天气分析
咸阳市冰雹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鸡西暴雪分析
安康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华北地区冷暖年的不同环流形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