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记者对镜头语言的掌握
2018-10-21郭风雷
郭风雷
摘要:电视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对于电视记者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记者能够有效的掌握镜头语言,进而保证拍摄到的信息能够被更准确且客观的传递给大众。本文首先介绍了镜头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接着分析了电视记者掌握语言镜头的必要性,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掌握镜头语言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记者;镜头语言
在新闻类型相同,或者文化背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电视记者使用的镜头语言也有所差别,部分电视记者的镜头语言比较情感化,而部分记者的镜头语言则是更为理性化。从中就可以看出,记者会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大众,所以,电视记者应该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可以熟练的掌握镜头语言,向观众传递出更为准确的信息。
一、镜头语言的基本概念
随着电视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信息产物,具备足够丰富的内容。同时,人们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观看这些灵活的影像来明白创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与内容,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便可以被称之为镜头语言。镜头语言首先是出现在电影中,其次再延伸到电视行业,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镜头语言的应用形式已经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电视记者,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熟练的掌握镜头语言,更为清楚的去编制电视节目。
二、镜头语言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实际上也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提,电视记者要想良好的应用镜头语言,就需要应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对个体生命以及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特定的描述。最好是要揭露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保障电视节目的真实性。
(二)逻辑性
镜头语言往往会跟随某个特定的逻辑线索,进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电视记者要想掌握好镜头语言,就需要跟随这条逻辑线索,让事件变得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最好是可以完美的衔接在一起。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突出主题,并将整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让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三、电视记者掌握镜头语言的必要性
(一)镜头语言引导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在拍摄电视节目的时候,需要对各个位置、视线和方向等进行综合的考量,然后利用不同的场景来呈现出现场的真实情况。例如,在远景的拍摄中,首先就要对这个场景进行一个大概的描述,让观众对事件本身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而全景展示则是要呈现出空间的环境状态,近景一般是以人物为主的,要将重点放置人物的心理活动上,不要忽视掉细节的部分。从中就可以看出,镜头中所涵盖的信息是非常多样化的,电视记者必须要客观且全面的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才能向大众传递一个最为准确的电视效果,促进电视媒体的全面发展。
(二)镜头语言是编辑工作的基础
电视中的编辑写作工作,應该根据实际的画面需求来完成,所以,电视记者并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搬纸面上的解说词,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保证内容和画面的协调性,让声音和画面可以成为一个对立的效果。然后通过声音对画面进行更为深入的补充与说明,这样也能保障电视画面的真实性,这种传播的效果同文字表达有所区别。如果要运用文字表达方式,则可以让文字表达在镜头表达之后,也可将其看作是镜头语言的辅助,对镜头的画面进行补充与说明。电视记者也应该对镜头画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大局的基础上,为之后的写作提供保障,按照镜头语法的标准进行组编。
四、电视记者对镜头语言的掌握策略
(一)找准角色定位,注重节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电视记者首先就是要拥有一个现场感,在现场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观察,更要注重情境交融,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部分情况下,要让大众对于现场认同,使其通过严谨实际看到往往比口头的播报更为的有效。所以,记者在镜头前向观众讲解事件的经过,现场的气氛以及自身的感受等等,都要熟练的应用镜头语言。
例如,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在镜头语言前,就需要表达得直观,要充分展现出这件事情的客观性。同时,记者在了解了事件发生的经过之后,要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必要的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尽量以新闻叙述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抓拍、长镜头,来展示整个新闻的直观性。由于这些镜头语言对于摄影师的个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有,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摄影师来配合工作。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记者最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这样可以缩短同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情色彩也更为的浓烈,进而更容易引导受众去发现真相。
(二)灵活的运用摄像技巧,注重现场报道中的屏幕形象
镜头语言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记者为了突出事件的主题,需要深入的发掘拍摄的对象,然后按照拍摄的基本逻辑来组织镜头语言。而灵活的镜头语言,更能保障新闻事件的说服力,例如,在拍摄的时候,摄影师利用对比的方式,以此来突出新闻的核心点。或者是通过创造故事情境的方式,增强新闻实践的说服力,保证节目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一个电视记者所代表的则是这个节目的风格,他的说话、做事方式等对于节目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而这些专业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来不断地努力所形成的。所以,记者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多多实践,对于事物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从创新的过程中去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荧幕形象,保障语言同镜头的一致性,让受众更能清楚的知道其中的价值。在这种全媒体的时代下,电视记者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他们表达的方式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记者在报道或者是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给大众营造出一种亲和力的感觉,才能让节目更加的真实、精彩。
(三)充分利用环境语言来传递节目信息
语言镜头实际上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电视或者是电影的融合画面。就镜头而言,最普通的有远、近、中和全镜头,还要根据方位的主、客镜头等,这些拍摄方式都拥有自己的含义,记者要熟练的掌握镜头语言,就要利用多种途径,保证节目的风格、内涵能够得到直观体现。
例如,电视记者在外景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环境语言,烘托节目的氛围。在外景的选择上,也要有足够的功夫,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如在江南一带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那些有特殊的景色,山水、小桥等,记者也要将自己融入到这些景色中。尽量是站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上,让大众从自己的身后就可以看到整体的环境,感受到当地的自然风景。此外,还可以从服饰等方面来传递信息,利用无声的语言,为节目增添更为多样化的色彩。外景记者的服饰或者是造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节目整体的特点,所以在服饰的要求上,就需要记者的服饰同节目的特征相互符合,这样也会让节目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例如,在“走遍中国”这档节目中,外景一般就是穿着简单的运动装,背着旅行背包,就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这个情景中,给予大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结束语
电视媒体在现阶段仍旧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也被广大的受众所接受,可以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丰富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给电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更加的深入的去挖掘电视的优势,通过提升电视记者的报道质量来保证电视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庆欣.浅析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18):189-189.
[2]田睿.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运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2):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