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2018-10-21姬兴林
姬兴林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进而对机械工稃中的设备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断的将PLC技术应用在机械工程的自动化过程中,对于有效的提高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与分析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断的将PLC技术运用在机械工程的自动化过程中,从而不断的提高机械工程的自动化工作效率。
關键词: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PLC技术;应用分析
PLC技术主要是一种综合使用机械操作与数字运算的一种控制装置,具有体积小、应用性高以及工作效率高等优势。将PLC技术运用在机械工程的自动化过程中对于有效的解决传统机电控制系统的构造复杂、可靠性差以及能耗高等问题具有重要改进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将PLC技术运用在机械工程的自动化中,进而有效的促进机械工程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 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涵盖了过程控制、位置控制、生产监控、顺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多项生产过程,通过控制设备和PLC处理核心的信息交流达到完成设备的复杂操控,对于目前的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是维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于其他的技术而言,目前的PLC技术仍是进行数据传递和共享最稳定的方式。PLC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使用国际标准通信协议
PLC设备生产商为保证PLC技术的推广和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定制了标准化的国际通信协议,使得市场中各种不同品牌的PLC设备能够相互替代,方便了用户的维修保养,同时也提高了PLC产品的市场开放程度。
1.2 现场总线与PLC接口的契合度极高
几乎所有的PLC生产商都进行现场总线的生产,并在市场中得到广泛流通。像DeviceNet、Profibus、AS—I总线集中总线已经在国家标准中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标准化的现场总线保证了其余PLC接口的契合度的高度一致,从而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
1.3 程序算法逐渐简化
PLC生产商为减轻用户的使用难度,专门设计了连接计算机和PLC设备的通信软件,将复杂的程序进行翻译,减少了用户使用过程耗费的时间,同时也使得对PLC的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降低,提高了PLC设备的易用度。
2 PLC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优势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前进的步伐,随着现代社会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以及智力资源的日渐珍贵,工业生产上精简人力资源的消耗、扩大机械化程度的趋势已成必然,给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LC技术作为现代工业普遍应用的控制型器件,不仅体积小巧、易于安装、具有广泛通用性。而且用户可以通过编写程序轻松实现个性化控制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装置以及自动化技术的灵活性以适用性。不仅如此,PLC还有提供多方面强大功能支持,同时兼具高性价比、高可靠性以及低功耗等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技术,成为了我国构建自动化控制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推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发展进程的主要操作对象。PLC技术的应用涉及生产管理、生产监控、顺序控制等方面,多个操作体系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实现PLC处理器核心与控制设备之间及时沟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通讯技术支持,而PLC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则为准确通信提供了安全保障。甚至可以预测,在今后社会发展中,PLC技术将与机器人、CAD共同组成主流基础管理设备体系。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PLC技术特点:
2.1 操作简单通用性高
现在,绝大多数PLC均支持程序语言互译,用户无需专门学习某一中语言,仅需运用自己常用语言编写代码后,用器件自带的翻译功能进行语言的转换即可实现对PLC的编程,降低编程语言门槛。并且PLC的安装及调试简单,外部接线较少,促使简化实际操作系统结构,进而缩短系统运行的周期,工作效率得到改善。除此之外,为了提高PLC,实用价值,全球PLC均统一使用国际标准通信协议,给不同厂家生产的PLC之间的互换提供了可能,也给PLC的调试提供了方便,极大程度地提高了PLC产品的通信开放度。
2.2 体积小能耗少
PLC装置是集成电子线路技术的重要应用体现,安装尺寸通常均在10cm以下,重量更是不足150g,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实现基础。同时在实际使用中PLC的消耗功率一般只有个位数,为节省能耗做出了贡献。
2.3 抗干扰能力强
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广泛应用于PLC中并且符合国家标准的AS一工总线、Profibus总线以及DeviceNet总现场总线与PLC界面之间通常保持良好契合度,为准确通信提供了保障。另外PLC装置采用抗干扰的电路排布与制造工艺,保证在工作过程中抵御电磁、电路的干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PLC系统之间有效通信的展开提供了有效保障。现在的PLC装置甚至采用了多重抗干扰技术,哪怕是置于极端恶劣环境,它也能够正常工作。
3 PLC技术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远程通讯控制中应用PLC技术
结合PLC技术的实际运行机制,要对相关结构和机械化水平进行统筹管理。在通用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维护结构控制工作要求,保证技术模型和技术系统处理效果最优化。因此,应用PLC技术能结合具体的工作指令对系统逻辑错误予以排查和纠正,确保系统常规化运行,立足于整合技术结构以及信息化水平应用效果,一定程度上有效排除系统的故障问题。另外,在应用PLC技术的过程中,也能对机械化设备的具体步骤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完善累计误差值的处理水平,结合PLC技术对自动化系统逻辑紊乱问题予以纠正,从根本上诊断出具体情况后,有效通知用户,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留存。另外,在维护互联网模块的同时,也要对系统交流结构和处理框架体系予以分析,确保PLC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结构的完善程度符合实际标准。
3.2 逻辑运算中应用PLC技术
在PLC技术的应用价值中,其数字运算价值十分重要。在PLC技术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体系建立后,结合数据整合体系,能维护相关项目处理效果,确保PLC技术的数据分析水平都能贴合实际。另外,在数据处理项目中,要对分析模块、排查模块以及整理模块予以处理,确保结论和对比优化水平的最优化,也能在整合相关信息结构的同时,为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保障。在PLC技术二进制开关应用价值结构中,也能有效提升相关结构管理水平,为后续自动化系统优化提供保障。除此之外,PLC技术应用在逻辑运算中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有效减少能耗问题,真正践行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确保高机械化水平和系统性处理机制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需求,在保证人力资源投入水平的同时,为劳动力成本激增提供保障,真正践行完善性较高的处理框架,尤其是在流水线工作体系中,借助PLC技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3.3 生产系统中应用PLC技术
将PLC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系统结构中,能有效建构完善的主机控制模块、通信控制模块以及顺序控制模块,确保相关工作流程能在固定的操作结构中体现其实际价值,尤其是用户结合企业提供的具体工作模块,能在合理化整合PLC技术口令的同时,满足优化组合结构,确保模块数量和控制效果的最优化,也为后续组合形式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切实处理多元化控制进程,保证自动化系统以及处理运转流程符合标准。也就是说,在生产系统中要想有效应用PLC技术,就要对具体指令和变量变化参数进行分析,整合监控水平后提高工作质量
4 结束语
在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而PLC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PLC在各个领域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论述了PLC在機械工程与自动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PLC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推广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周震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国设备工程,2017.14.191-192.
[2]马梓宸.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23.89-90.
[3]张锦芳.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山东工业技术,2016.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