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2018-10-21郑雪澍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建筑设计

郑雪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之中需要处理的技术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假如只靠着直觉思维来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难免会造成漏洞百出,顾此失彼。在这个背景之下,本文将深入的探讨基于可拓学的逻辑与非逻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为求能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创新实践提供一个全新的创新理论。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创新;可拓思维

1 引言

创新,在新时代有着重大的地位,当今时代是个追求个性、讲究新意的时代,没有创新意识必定会被淘汰。在建筑设计领域方面,创新意识被要求要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可拓学这一概念被提出,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属于一种启发式创新机制,其全称为“基于可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拥有系统性强、效率性高、稳定性佳等特点。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条件问题、矛盾问题、价值问题等,这些问题若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创新就很难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了。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能够很好地将这些问题解决掉,将这些问题进行形式化的表达、建模、分析以及变换来创造新的创新目标、条件和对象,并且以这些目标、条件以及对象作为突破口以寻求更为清晰的创新过程与结果。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为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具有重大意义。

2 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

要想了解传导思维模式就得知道传导变换以及传导效应的概念。传导变换是指对一个事物实施变换导致另一个事物相应地发生变换,传导效应则是指由传导变换而引起的一系列的效应。在遇到问题或是矛盾时,对该事物实施变换,并不能够将这些问题和矛盾一一解决,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传导变换来解决矛盾,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就是传导思维模式。若是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充分地运用传导思维模式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以江西省南昌市建設的天域国际为例讲述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这个建设中,就极大地运用到了传导思维模式。它不仅仅只是对于天域国际的建设,还致力于周边地区的建设,将餐饮、文化、娱乐、商业融为一体,创建新型的休闲类型的步行街,此外还增加了对人工湖以及住宅小区的建设,同时还有对宾馆、写字楼的规划和筹建。

3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3.1 建筑设计创新与逆向思维模式的关系

可拓思维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逆向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说是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去寻找变通的一个思维过程。因此,逆向思维也就打破了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性,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但由于其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逆向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可拓思维模式当中,经常用逆行思维主要是利用反物元、非物元和逆事元等来进行变换。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是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形式的变化是非常多样的,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

举例来说,卢浮宫增建工程是运用逆向思维模式的典范。贝聿铭在古典建筑群当中,一反常态地增加了玻璃与钢结构的透明金字塔,其在结构、材料和造型等方面均与周围的古典建筑不同,但是却收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成为建筑设计领域公认的典范之作。

3.2 建筑设计创新与传导思维模式的关系

传导变换指的是由一种既有的事物,通过相应的变换而产生另外一种事物的过程;而在这一变换过程中所引起的变换效应便叫做传导效应。

传导思维模式是一种不能直接用来解决问题,而只能通过变换的方式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而这一问题解决过程所用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传导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当中,可对建筑设计创新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不乏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北宋时期,由丁渭负责设计建造的皇城,应用最多的理念便是传导思维理念。而在现当代,也不乏运用传导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经典案例。比如闻名遐迩的上海“新天地”便运用了传导思维模式,设计者以上海的石库门旧址为基础,设计出集商业、文化以及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区,而在商业区的周边配备人工湖、住宅区和写字楼等,推动了上海“新天地”的高速发展。

3.3 建筑设计创新与共轭思维模式的关系

不管是哪种事物,均具有虚实、显潜以及软硬、正负四个共轭部分,而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这四个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若想全面深入了解事物,就必须对事物的共轭部分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共轭思维模式也是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事实上,在建筑设计创新中,一般情况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设计难题,而其中有一些难题一时之间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也没有过类似的设计经验,设计条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而这些问题,有的是显现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直接的,这就需要通过设计者运用共轭思维来解决这类问题。

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东京的设计者们设计出了著名的东京体育馆。东京体院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馆,该体育馆的设计,既做到了不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同时又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采用比较张扬的设计手法,而是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场地的高差变化等,深埋了大部分的体院馆,从而大幅降低了天际线。从共轭思维的角度来分析,该体院馆与周围的环境和地貌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从而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3.4 建筑设计创新与菱形思维模式的关系

菱形思维包括两种,一种是发散思维,一种是收敛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向收敛性思维转变的过程叫做一级菱形思维。而在一级菱形思维的基础上,又可以延伸出来多级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过程就称之为菱形思维模式。但是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应用菱形思维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收敛性思维模式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明确设计的目的;而这是所有建筑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的,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尤其要明确这一点,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建筑设计的盲目性;第二是创新性;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必须体现出菱形思维;第三是可行性;建筑设计创新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其不等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 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来看,抓住和掌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式,构件基于可拓学的逻辑和非逻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体系,并在实践之中融会贯通,可以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性成果。同时,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运用基于可拓学的辩证思维,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设计在任何实践任何地点都不恪守成规。

参考文献:

[1] 孙明,邹广天.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筑,2009(12):12~13.

[2] 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J].建筑学报,2009(2):34~35.

[3] 邢凯,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J].华中建筑,2008(12):45~46.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方城黄石砚石工艺品产业升级途径探讨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