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面研究与设计思维的思考
2018-10-21刘津铭周丽霞
刘津铭 周丽霞
摘 要:在对艺术、设计等门类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图面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图的范围如此之广泛,在作用于建筑物时常常存在于个个角落;从最初的草稿概念阶段到出面平面、立面、剖面等设计细化的图纸,再到节点大样的实际施工图纸等。最后还有用于表达最终效果的意向图及效果图。可以说从设计之初到建筑物完成之后,图一直是设计的重要载体并且也是设计思想能够得以表达落实、传播分享的重要媒介。在今天,透视图仍然是建筑师们在设计的各个阶段运用频繁的主流视觉媒介之一。透视将视觉与心理空间转化为了数学空间,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图法。而成为带有极强时代特征的空间意识和体验方式。在设计教育的初期,我们经常会学习透视绘图法,同时我们经常会惊叹这样的一种几何绘图法可以如此逼真地再现空间的深度,但是我们会很少意识到这种绘图法的局限性,很少会意识到潜移默化当中,在我们选择利用透视来再现空间的时候,透视已经限定了空间建构和体验的逻辑。这种逻辑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关键词:图面功能;设计艺术可视化;空间体验
关于图面研究与设计的关系的文章,在学界是有很多优秀的范本的。这些文章中对于议题的阐述也给后来研究者来了很多的启发与帮助。那么在这些优秀的文章及观点中大部分所阐述的是什么呢?虽然着眼点或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大体上仍是在讨论图(图纸)对于设计的服务作用,或者是其工具属性的论述。在这些构架中我发现图面本身也可能对设计产生影响。即无论是在平面图的环节还是剖、立面以及之后的效果图中都有这样的影响。传统学科思想认为,作为图的美观仅仅是其美术性、展示性的需要。是一种装饰性的审美表达。然而在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所提出的图形秩序概念,是客观反映图形中的视觉美感在设计中所处的地位。而且也是体验空间形式的一部分,图形美是作用于空间体验的。并且这种理解方式也不仅仅出现在现、当代的美术设计界,在由美国画家大卫.霍克尼所编写的《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中也反映出在文艺复兴及之后时期的艺术家、设计师使用图像性的知识技巧解决在实际设计中的问题。故关于图面的的美感及技术作用是否反作用于设计本身。是这次研究分析的一个具体的立足点。
不同于架上绘画类的图面功能,为设计所作出的图多是服务于设计本身的。其性质带有某种预期性,如为表达一个概念或传达一个信息。但这种表达与纯艺术类的画面中所要传达与表现的概念是不同的。这种图面所要表达的概念是带有唯一性及准确性的,而非需要第二、第三观看者产生自己的想法概念的。它是一种如命令化的图面形式,所要求的参与性中执行性要大于其他功能。另一与艺术门类不同的概念在于为设计建筑的图面多是一种对于未产生的或预期产生建筑物的描绘,是一种意象性的概念描绘。其无论是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实际的表达感受上都与为实物的描摹所产生画面的艺术图面不同的。这是一个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不同的描绘方式,而其本身的最终体现形式也会因为起始点的作用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画面样式。
在一些古代繪画当中视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倾向,观者空间和图面空间不再统一,观者被挪离到画面空间系统之外,从而从观者中心格局向对象中心格局转化,这最终导致了一种从单一中心的直观空间向多中心的运动空间发展的跃进。在透视体系当中,为了获得稳定的单一空间感,时间维度被摒弃,画面静止了。“看”成为空间体验的主导方式,然而,在透视之前的再现系统当中,运动和进行仍然是空间体验的重要方式。对此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设计实践和研究当中视觉差异的观察方式。与此同时,如果将运动这个物理意义上的概念拓展到情感和价值观范畴,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涉及空间的位移和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时空的旅程同时也是我们自我认同的演进。情感的旅行和身体的运动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一些透视之前的视觉媒介的空间构成逻辑。
综上所述,图案设计艺术可视化是对涉及艺术可视系统的研究,也就是将设计视觉置于整体设计环境、综合结构、复合空间中去研究。当今设计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化的创作,但是图面的地位和状态却和绘画不太一样,主要区别于创造和解读的过程。通过对于建筑图物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的剖析,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被导出:在一系列程式化和专业化过程当中,建筑绘图是否丧失了那种设计思维发生器和催化剂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实践和教学模式中,对于绘图的应用强调了绘图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作为体验范式的作用。如何将图和空间体验重新连接起来的探讨很可能给这个问题带来契机。
时间、空间和身体,这些同时也是谈到空间体检体验时最为根本的因素。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学的影响隐含其中,这同时也是对设计媒介工具性和有效性实证主义关注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历史上,空间意识和视觉媒介两者不断交互演进。而正在此时,在我们反思某种模式的同时,新的模式已经在悄悄酝酿产生。
作者简介:
刘津铭(1991.7—),男,汉族,籍贯:辽宁鞍山人,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景观与城市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