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

2018-10-21胡朝昱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

胡朝昱

摘 要:建筑设计创新可以说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着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落实,必须要首先从理念和思维层面进行创新发展,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创新指导性,为后续具体建筑设计创新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其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代表和关键点。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建筑设计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希望有助于促进未来建筑设计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1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并且还体现在多个层面,这也就需要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不断优化,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适应性效果。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为了较好提升其整体设计水平,除了要注重对于各类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把握好对于新型理念的有效运用,尤其是要注重创新思维的灵活应用,可拓思维模式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概念,同样也需要重点围绕着如何融入建筑设计进行探究,促使其整体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体现较强创新效益。

2 建筑设计创新概述

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中,为了保障其整体设计处理满足于人们的基本要求,从建筑设计创新角度进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能够较好体现出一些新内容,保障建筑设计的结果具备前瞻性,符合整体发展规律。结合这种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发展,其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特征体现。

(1)反思性。对于未来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落实,反思性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其需要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具备一些新的内容,尤其是要有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避免重复性设计模式的运用。这种反思性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其需要对于现实内容进行反思和批判,进而也就能够呈现出一些新的建筑设计思路,在原有建筑设计固有模式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创新建筑设计模式。

(2)超越性。在建筑设计创新工作落实中,还需要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主要就是指相应建筑设计的结果应该有别于以往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知识,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新意。这种超越性也并非是对于现有建筑设计模式的全盘否定,需要促使其能够有所取舍,能够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以及新趋势进行信息的重组以及创新改变,如此也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建筑设计方案,指导后续建筑施工。

(3)实践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创新优化,其还必须要表现出理想的实践性特点,任何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具备理想的实践性效果,脱离实践的建筑设计方案很难得到较好运用,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价值。结合这种实践性要求的体现,需要促使其能够在进行建筑设计理论创新以及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多关注实践要求,避免仅仅从理念层面创新带来的一些不适应性问题,需要促使相关建筑设计工作能够具备实践效益,避免空谈理论带来的各类问题缺陷。

(4)时代性。在建筑设计创新优化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于时代性的体现,这种时代性主要就是指建筑设计的创新需要协同整个时代的发展进行,应该联系整个时代的创新特点和基本趋势进行优化,避免其脱离时代进行创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创新优化表现必然是一代代替换完成的,这也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避免自身设计处理影响到后续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呈现效果,导致其无法符合时代特色。

(5)辩证性。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优化,辩证性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表现,其主要就是要求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够采取主体、客体、载体以及本体等多角度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确保最终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够具备理想的适应性效果,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优势。当然,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落实,其各个设计对象以及关联因素需要进行全盘考虑,综合各個不同角度,促使其相关设计工作具备较强的多角度考虑效果,并且分析这些不同角度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进行探索,确保建筑设计创新结果能够表现出较强作用。

3 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

可拓思维模式是当前很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其在建筑设计创新发展中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作为一种启发式创新机制,其应用优势比较突出,能够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使其能够有规律可循,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结合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其首先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性,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建筑设计各个相关要素和对象的有序梳理,如此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建筑设计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实际作用效益,促使其能够从发现问题、可拓分析、变换创新、评价优化等各个环节中进行可靠推进,最终充分提升其建筑设计创新效果;在可拓思维模式应用过程中,其还能够表现出理想的高效性,相对于传统建筑设计创新的杂乱无章,因为其有规律可循,进而也就能够明显提升其创新效率,实现了成果的高效呈现;最后,对于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其还能够表现出理想的稳定性,能够较好借助于多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创新优化,最终提升其创新的逻辑性。

为了更好提升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价值,必然需要促使其应用能够结合到具体的思维模式上,当前比较常见的一些基本可拓思维模式如下:

(1)建筑设计创新中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菱形思维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应该较为关注的一个基本可拓思维模式,其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收敛性思维进行处理,促使其能够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具体落实中表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建筑设计的创新效果,对于各类问题都能够进行全方位分析,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目标的明确上,更是需要体现出理想的实效性,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威胁,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效益,增强其可行性效果。

(2)建筑设计创新中逆向思维的应用。对于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落实,其对于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还需要体现在逆向思维方面,综合运用逆向思维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其创新水平,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最终逐步提升其建筑设计的新意,可能会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这种逆向思维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从实践角度进行创新,还能够较好从理论以及方法层面进行逆向优化,体现了较强实用价值。

(3)建筑设计创新中传导思维的应用。对于建筑设计创新工作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传导思维的应用同样表现出了较强作用,其主要就是借助于一类事物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在另外一类事物方面表现出理想的传导变换效果,如此也就能够达到借用目的。这种传导思维可以说能够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较多的思路和途径,可供借鉴参考的内容比较多,发挥的实效性作用价值必然也就极为突出。

(4)建筑设计创新中共轭思维的应用。在建筑设计创新工作中,共轭思维的应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转化协调性,对于潜显、负正、虚实以及软硬四种共轭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也就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转化创新效果,促使其有别于传统建筑设计模式,具备更为突出的建筑设计特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设计创新工作的落实而言,其作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借助于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重点加强各类可拓思维的有效运用,促使其能够形成较强的实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波.解读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材与装饰,2017,(29):118~119.

[2] 王琦峰.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低碳世界,2017(10):173~174.

[3] 王杨.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6(6):32~33+57.

[4] 黄洛然.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52.

[5] 陶莺.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科技与企业,2015(11):172.

[6] 乔丽.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门窗,2015(3):115+118.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创新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