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探析

2018-10-21王明月赵波王丹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间距工程地质岩土

王明月 赵波 王丹

摘 要: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勘察目的、合理分布取样、勘探孔深度及间距设置、选择勘察测试方法、原位测试等等,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了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1 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能够提升能源的重复使用效率,提高平均劳动力水平,使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对施工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促进建筑工程系统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管理方面依旧发展缓慢,应加大发展力度,若要保障建筑工程的合理发展,则需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勘察目的、合理分布取样、勘探孔深度及间距设置、选择勘察测试方法、原位测试等的管理。以上即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分析层次。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为能够更好地使得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得以解决,首先要明确设计意图,其次工作量的安排也要合理。对于详细勘测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有具体的规定,需要搜集众多资料包括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地基允许变形以及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等资料。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合规的地方,第一,不重视公众利益方面的安全环节;第二对工程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地质灾害调查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缺乏重视;第三,缺乏齐全的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没有清晰明确的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勘探点坐标以及规划地坪标高等;第四,欠缺科学的勘察技术。例如,在某勘察报告中提到工程场地内在进行钻孔时遇到防空洞,并且多次遇到,防空洞3m之外就是地下室底板,然而在勘察文件的平面布置图上却没有明确标示作为提醒。例如,某住宅小区是由鱼塘进行堆填后用于住宅开发的。在施工前某勘察单位并不了解原有地形资料,只在钻探成果的基础上推荐了天然地基,然而施工过程中发现和勘察报告并不相同,扰乱了原来的施工计划。

2.2 勘探工作及测试取样分布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不同建、构筑物的勘察间距、勘探點的数量、位置及深度布置有明确规定。但是,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设计勘察点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些人员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检验、剔除。勘察结果经不得推敲,严重影响建筑设计。

2.3 勘探孔深度及间距

勘探深度要根据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进行确定。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要达到15m;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勘探孔深度要大于15m,因为柱网有较大的柱荷载以及较大的基础面积。勘探深度也要根据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来确定。只需进行较浅的勘探孔深度的,是工程地质性质好,或是密实碎石土埋藏较浅,或是基岩地区,然而勘探孔深度较深则是工程地质性质差,主要是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对于地质的性质的了解需要勘探前能够了解勘探区域地层,根据地质不同实施不同的方案。勘探点间距也是根据地基复杂程度不同来确定。如果地基情况较为复杂,应减小勘探点之间的距离,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按照原方案进行。否则,必然会出现工程隐患。这种情况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由于经济的因素考虑,出现较多。建筑层数越高的情况下,勘探孔间距就越小,要小于安全等级高的建筑。

钻孔孔距并不是取决于建筑物安全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实际上钻孔间距,具体包括场地是否有暗沟、塘等异常带,对于地下水存赋形态以及钻探所揭露地层能准确反映水平和垂直方向土质等情况能有所保证,此外,拟建建筑物的条件也是布孔位置考虑的要素,如勘探点应控制在主体建筑角上、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的地方;同时也要加密勘探不同地貌交界处。

2.4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性

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土器规格、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缺乏了解。如对静力触探装备不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控制不严,甚至单纯采用静力触探来取代全部勘察工作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没有清除孔底废土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与现场鉴别及土工试验成果相悖的情况时有出现。

2.5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应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一方面可以保证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测试位置控制在应测试段,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极软弱地层标贯自陷、自沉现象,从而确保标贯数据的真实性。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以减小侧摩阻)。

3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策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4)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4 结语

结合以上内容,可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大力投入经济建设大潮中,并且进步显著,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步注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及对策,如今已逐渐体现出这一做法的显著效果。在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下,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管理,将会取得显著成果。不仅如此,在建筑工程的发展战略之下,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推动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促进投资成本合理配置,还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值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发展,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赵成刚,白冰,王运霞.土力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GB 50021-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3]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间距工程地质岩土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平静地接受结束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岩土工程边坡治理的岩土锚固技术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勘察档案的管理
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
算距离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