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2018-10-21甘燕兰
甘燕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说明数学教学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学数学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服务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教学应摆脱以往的干涩讲解,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愿意学数学并爱上学数学。小学生对讲故事、猜谜语非常感兴趣。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我经常采用故事情境引入,或者猜谜语情境引入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小明的一天》时,我首先出示一则谜语让学生猜:短腿腿,圆脸膛,耳朵长在脑袋上,肚里声声滴嗒响,提醒我们早起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说出了谜底是“钟表”。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之时,我顺势出示款式各异的钟表图片,并启发学生说出:“虽然这些钟表的大小和款式都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接着我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安排一天时间的,从而引出《小明的一天》的课本内容。
这样环环相扣,以有趣的猜谜语游戏引出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钟表,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和守时的重要性。
二、动手操作,做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做数学”,让其在做中感悟、发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钢胚体积如何变化”时,多数学生理解不了由正方体钢坯到长方体钢坯体积为什么没有变。为了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我让他们每人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记录烧杯中水上升的刻度。記录完以后把这块橡皮泥拿出来捏成长方体,再次放入烧杯,并观察和对比:此时烧杯中水上升的刻度,与第一次的刻度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次实验烧杯中的水上升的刻度是一样的,这也解释了把正方体捏成长方体其体积不变的原理。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圆片、直尺和细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在直尺上滚动圆片一周或沿着圆片的边缘绕线一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数学活动不及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比老师直接告知会记得更深刻。
三、学以致用,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数学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实践。可是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几乎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了又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原来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数学。这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四)》这一课后。我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某银行存期为一年、三年、五年的年利率分别是2.35%、2.85%和3.70%。请你假设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算一算存期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利息分别是多少?虽然每个学生的压岁钱(本金)都不尽相同,所得利息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把压岁钱放在银行,本金越多存期越长所得的利息就会越多。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意识到合理理财的好处和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做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达到乐教、乐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