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葱数学”视频在初中数学导案中的应用
2018-10-21陈满兴
陈满兴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为了解决“导”这个教学难点,我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先学后教,以“导”促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将翻转课堂“本土化”。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洋葱数学视频,精心研究设计导案,以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个自然、流畅、恰当的引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
1.探究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设计导案时,能抓住新课内容设下悬念,唤起学生好奇心。如在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导案时,我引入生活中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列成三块(如图所示:一块一个角,第二块两个角,第三块一个角也没有),当你要购买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时,你应选择哪一块?请观看洋葱视频《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通过观看视频,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选择,请你按图形所示(或自己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按上面的方法撕开三块)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看看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通过观看视频和自己操作验证,你弄明白了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一下这个定理: 。这样做,既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促使其通过洋葱数学视频解决问题,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趣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迪学生想象和思维
在课堂上巧妙引入趣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还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如在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导案时,我提出问题:小学时候,我们已用代数方法解决过“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在初中,我们又用什么方法解決这个趣题呢?请观看洋葱视频《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入》。然后问:你通过观看视频中生动有趣的讲解,明白了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吗?请说说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中有那几个要素?举例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组呢?这样,既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讲解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探究欲望。
二、精心设计导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导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我没有特引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人在导案设计中,巧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设计《菱形》导案时,我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已学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现在,你想知道菱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有何不同呢?请观看洋葱视频《菱形》。通过观看视频,请你写出菱形的性质: 。是不是所有的菱形都具有这个性质的呢?请你按下面的步骤验证一下:1)观察菱形(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菱形的图形)的形状,用尺分别度量各个菱形四条边的长度和用量角器度量两条对角线相交夹角的度数,分别作记录;2)归纳共同点: ;3)思考:是不是四条边长度一样长的四边形都是菱形?是不是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都是菱形?通过观看视频和自己动手操作探究,你对菱形的性质弄明白了吗?这样设计,既能通过观看视频和动手操作探究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呈现科学事实,可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我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呢?请观看洋葱视频《勾股定理》。看完视频后,你是否对“勾股定理”有所疑虑?那我们就按下面步骤做。通过观看视频和自己动手操作,你认可勾股定理了吗?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亦能以此为契机,产生创造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性能力,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三、精心设疑,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
1.“重难点”设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精心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设计《图形的旋转》时,我把导案分解几个步骤:1)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感受旋转的过程;2)认真观看洋葱视频《图形的旋转》。观看后写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1)图形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叫 ,(2)图形旋转的旋转角度叫 ,(3)图形旋转的旋转方向叫 。请你根据视频的学习内容,写出图形旋转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通过视频的学习,请你用透明的白纸蒙住导案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做旋转练习。根据导案中要求,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画出旋转图形。这样设计,不但分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了画旋转图形的方法,掌握旋转的概念和要素,还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更复杂的问题。
2.疑难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经常产生的疑难问题,我们应及时设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等形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