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小学科学教育问题与方法的思考

2018-10-21秦建普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中小学

秦建普

摘要:中小学科学教育,是通过让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了解现代科学基本动向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的方法,能够帮助国家及社会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普及面广,基本上完成了科学教育的任务。但是,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科学方法的忽略,与人文教育的脱节,在中小学课程中处于边缘地位。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培养科学素养、从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双向发展和开辟科学教育核心地位的道路四个方面解决。从新的角度去重新建构科学教育。力求恢复科学教育本来的面貌,发挥科学教育本身的作用。让科学教育为学生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问题与方法 中小学 科学教育

一、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尴尬处境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一定的现代科技媒体,为学生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某种程度上,科学教育作为新世纪兴起并发展的一门学科课程,以一种新的姿态成立在师生面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科学教育处在尴尬的境地,忽略了科学教育的本质——科学方法的教学。

(一)“读科学”大于“做科学”

所谓“读科学”,是指在现阶段关于科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科学教学课堂知识单纯对于理论知识的梳理,对一个科学现象结论的掌握。“做科学”是指对科学实践的重视,对科学结论得出的过程的重视。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对科学方法、科学实践的掌握。从目前的科学教学状况来看,对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实践,远远不如科学知识的单纯教授比重高。大部分学校在科学教学这块都烦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无法正确的、科学的去对待科学学科的教学。这一点,在地区上也存在差异。总得来说,城市的科学教学状况要优于乡村的状况。城市学校在科学教学设备、科学教学方法较之于乡村,是属于先进前列的。

在科学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情况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为辅。在占比重不多的实验上,也只是照搬书本上的实验,缺乏一定的创新型。科学的学习陷入了“读书”的桎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忽略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的讲解以及书本上关于科学现象规律的总结与归纳。科学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从改变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变成了一种学生只需要记诵便能参加考试的科目。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尽管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是一个短板的存在。

(二)与人文教育的脱节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人文学科与理科之间是有着巨大的鸿沟。对于二者的学习,通常情况是割裂的。但是,从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来看,文理是不分家的。尤其是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与人文学科是脱节的,科学是独立的、孤立的存在。“科学教育中的条块分割,甚至使学生在各科科学课程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界线。” 在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清晰划分,使得学生对于课程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的认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科的工具性与情感性的分离。

为什么要注重科学教学的人文性,人文教育之于科学教育有什么作用。如果说科学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科学世界的神奇、有趣与严谨。那么人文教育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现象的美与价值。我们约定俗称把科学中的美成为“科学美”。我们可以在科学实验中,或者科学理论中感受到科学的美。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实验的构想、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实验之美。在理论层面,可以在对理论的表述、对理论的阐释中发现美。发现美其一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得到进步的体现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途径之一。科学之美,从本质的角度上来说,按照文理学科的分类来讲,是属于理性美的范畴。缺乏了人文教育的介入,中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一孤立的,不完整的存在。

(三)科学课程被边缘化

根据如今中小学实际课程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现在我们不主张主科和副科的概念,但是主科和副科这两者的概念却始终在潜移默化的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区分主科和副科的不同,最大的参考标准就是排课数量的多寡。通常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的课程通常三足鼎立,平分秋色。除了这三科之外,其他的科目均列为副科。还有一个参考标准就是,该门课是否列入期末考试的范围内,分值是多少。在学生的眼里,科学学科一般是不设置考试,就算是考试,也仅仅是占一小部分的分值。况且在中国以分数为主要参考价值的教育环境下,对于科学学科这种分数值不高,排课数量又低的科学学科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与国外在幼儿园时期就将科学学科纳入学生的课程之中相比,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明文指出,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程,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不需要开设科学学科课程。从课程设置所占的比例来看,科学课程所占的比例只有所有课程设置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更进一步,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九被国家列为主要的课程之一,并且大部分国家选择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开设科学学科的课程。不管是在科学学科所占的比重,或者科学学科的开设的范围处于边缘化,还是科学学科教学中的评价与其他的学科相比,皆处于边缘化地位。

二、关于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构建

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的效果和科学教育的本质。如何解决科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对科学教育进行重新的建构迫在眉睫。如何进行中小学科学教学的重新建构,对于科学教学的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注重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既是促进中小学生个人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换一句话说,选择什么样子的价值观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好的、恰当的价值观才能促進社会、科学技术、个人的发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抉择,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价值取向应该朝向以人为本,在中小学阶段注重学生个人的成长。

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放之于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中,就体现在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课后评价趋向。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掉传统的授课方式。避免科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整堂课的讲授,避免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与理论。应该以学生的主动探究、科学的实践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把学生放在科学教学课堂上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终身的求知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最终也是体现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教育目标

科学素养是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要实现的重大的目标。“学习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会追求,即应用人类的智慧,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在任何课程设置中,如果将科学素养作为目标之一,就应该把学习科学放在首要位置。”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不应该屈居于边缘地位;其二,也揭示了科学素养对于科学学科建构的重要因素。科学素养是最终信仰,是一种精神。学习科学知识,不是要让每个人成为科学家,这就反驳了“我又不当科学家,没必要学习科学知识”这一观点的谬论。培养科学素养,不是指向科学家、技术家的培养,而是把科学素养作为一种价值趋向,说的通俗点,就是教师在进行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参考标准。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该朝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前进。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还应该注重科学的工具性、实践性。要把掌握科学概念与科学方法联合起来,并且在此基础上注重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双向发展

前面章节阐述了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脱节”的问题,也阐述了科学与人文教育脱节的危害性。基于如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同步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还应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体现在中小学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就应该朝着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共同进行。放之于中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应该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想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必须改掉原有的教学方式。改变课程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在课堂上引进科学课堂文化。改掉科学是工具主义的单一、狭隘的观念,引导学生注重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人文观念。逐渐建立起科学与人文不是两个分开的、对立的个体,是可以相互包容,互相促进的。所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要把科学与人文主义教育结合在一起。

(四)开辟科学教育核心地位的道路

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何提高科学课程的地位,促进该课程逐渐走向核心地位,不仅需要从学生对科学课程的重视,更需要学校进行组织层面上的改进。首先,要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地位,在资金和政策上双向支持。不管是待遇上、职位竞升方面都应该和其他老师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提升科学学科的地位。科学不再是课表上填充的作用,而是和其他学科一样,具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科学学科考试准则,以此为突破口提高科学学科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科学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是因为我国的科学课程只注重科学知识的讲授,不注重科学结论得出的过程。因此,提高科学课程的地位,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

三、结语

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与问题。因此,解决目前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便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的重担。在新世纪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学活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如果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科学教学是不会得到改善的。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还必须以新世纪的观点去建构新的科學课程教学的体系。只有一手解决问题,一手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才能构建新的科学课程体系。

注释:

1.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3(11).

2.刘克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研究,2007(6).

3.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素养的基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47.3.

参考文献:

(1)王友文.小学科学课该怎样走出“尴尬”境地[N].中国教育报,2006-11-15

(2)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03.

(3)李醒民.科学中的审美[N].光明日报,2006- 02- 07(012).

(4)蒋劲松.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研究———从科学传播史上的聚贤庄之战谈起[J].科普研究,2007(2).

(5)萨立凡.科学的精神[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中小学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