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18-10-21周皓翔付涵玉张嘉悦
周皓翔 付涵玉 张嘉悦
摘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入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导向、协调有力、激励有效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利用高校思想教育资源优势,抓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校园稳定等几项主要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一、着眼于学生,注重实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育人,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文化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存在诸多差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花费更多心思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把握动态,主动工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实时把握学生思想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教学工作,针对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出来的情绪或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思想疏导,利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正取三观。
(二)平等沟通,启发诱导
现阶段随着人们更加注重教育质量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将自己的身份放正与学生处于一种对等状态,平易近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才消除学生的心理屏障,再交流过程中增进感情,逐渐形成共同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健全人格。
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三个作用
(一)宣传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宣传和阐释各项改革措施,在高校学生工作也要在第一时间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将与学生相关的新政策传达下去,帮助广大学生消除困惑和疑虑,全面、准确地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积极意义。
(二)协调作用
随着学校的发展,必然带来制度和规定的变化和调整,产生大量的新旧理念冲撞和摩擦,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耐心细致地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和建议,通过交流消除他们的疑虑。
(三)激励作用
学生组织在师生之间发挥着衔接作用,必须依靠广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们组织活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学生们的凝聚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紧紧围绕人做文章,全面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同时要尊重和关心他们,真正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为此,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示范性
要进行典型教育,典型教育比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二)突出层次性
抓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泛泛而谈,笼统去抓,而要善于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在政治思想工作的这个总题目下,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其分解为几个层次。
四、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与作用所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应着重把两个方面:首先是要通过不懈努力使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站稳脚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清除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网络文化垃圾;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了解学生所想、知道学生所需,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在宣传内容上要保持生动乐观主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的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激发学生共鸣,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公寓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虽然不能像教室那样直接受到教师熏陶,但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将公寓作为思想教育的第二阵地,发挥学生公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新时期由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上的变化,使得相关人员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避免出现管理盲区,因此要尽快实现“学生辅导员进公寓、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治安保卫工作进公寓”的工作目标。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教育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文化背景较为复杂,各种思想穿插横流中,难免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在融入高校生活环境后,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甚至出现自我否定,这些心理障碍很难通过自身调节得到解决,因此开展心理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趋势。有些大学生在考试失利后甚至会自暴自弃,出现习得性无助等心理学现象,甚至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酿成惨剧。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如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多于其进行沟通交流,秉持为学生负责的态度,逐渐帮学生脱离心理困境,从而避免悲剧发生。学校更应重视心理教育工作,将其列入教学体系内,并逐渐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在师资配置方面也要多下功夫,加大投入,对学生开展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认知教育、感恩教育等等,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兴才.论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S1).
[2]陈长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J].重庆师专学报,2001 (1).